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巴蜀画派·名家】子是一枝竹——专访书画家肖朝德

2020-05-25 14:46:04   文章来源:巴蜀画派

2020年5月20日,小巴在三道堰古镇拜访了肖朝德老师。肖老师的工作室内,一整面墙展示了他的墨竹作品,笔墨酣畅,尽显竹之劲节。


交谈甚欢之际,肖朝德老师乘兴为小巴现场作了一幅水墨劲竹,短短10分钟,一幅风竹跃然于纸上,辅以几根竹笋,别有一番趣味。


小巴也用视频记录了肖老师的作画过程。


视频请戳⬇。





肖朝德在巴蜀画派促进会现场墨竹作品 

138cm× 69cm


艺术家简介


肖朝德,字望公,号蜀汉堂主。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

成都巴蜀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

曾担任西南商报副总编辑。


肖朝德师从著名梅兰画家邓奂彰、著名山水画家龙国屏、著名花鸟画家曾教宽、著名书法家刘叔亮先生,深得四位恩师的教诲和厚爱。


肖朝德的绘画艺术,以画竹最为擅长,画竹使用隶、篆、草、行等书法体例,以书入画,笔意落起清晰,腕肘运行适度,用墨清洁其韵,张弛三变,章法开放。



子是一枝竹


——专访画家肖朝德


在中国花鸟画中,把自然对象人格化、诗性化、“比德”化,其明显程度莫过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以梅兰竹菊象征人的崇高品格,首先它是画家自己的品格的化身。或冲寒先发,或幽谷自香,或冷艳傲霜,或劲节凌霄,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它不但已经超出了自然美的范畴,而且也超出了艺术美的范畴,上升于人生哲理。

 


中国当代画坛,肖朝德先生堪称一位既孜孜以求,又画绩不群的画家。数十年来,他写竹、画荷、绘梅,创作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其用诗性的手法、写意的笔墨创造的“第二自然”物象,彰显优秀画家的风采。


画家肖朝德,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其所作竹、兰、梅、菊皆备自家路数,有人将其称为“四君子画”画家,而其中又以竹、梅最为突出。“竹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居首,高风亮节、刚正不阿、虚怀清正、朴实无华……”肖朝德如是评价。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堪称为一绝。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肖朝德画竹使用隶、篆、草、行书法旨入画,笔意落起清晰,腕肘运行适度,用墨清洁其韵,张弛三变,章法开放。特别是朝德的墨竹长卷《竹魂》,使人读之,感受到一种“形而上”的智慧颖悟,即人生的寄寓。其纯净、静谧的心灵抽绎、表现出物象之大美,这就是朝德绘画的气息格调,它既可以说是传统的,也可以说是现代的;既可以说是保守的,也可以说是新创的;既把握了东方式的风神气韵,也不乏西方式的形式构成。



以下是与肖朝德老师的对话:


能不能谈谈您的学艺经历。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绘画的呢?受哪位老师影响比较大?


肖朝德我是先学的书法,再学的画。1976年拜师四川著名书法家刘叔亮先生门下,系统地学习了历代书法碑帖,特别是对汉碑情有独钟,比如《石门颂》《石门铭》《石门十二品》《张迁碑》《张猛龙碑》《秦礼碑》等等。


我在学书法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重庆著名竹画家曾教宽、花鸟人物画家李星武老师(都已故),在二位老师的影响下不知不觉迷上了国画艺术,特别是对画竹产生了浓厚兴趣,专门请假回到重庆垫江正式拜曾教宽老师为师,系统地专攻墨竹。1982年正式拜师四川著名梅兰画家邓奂彰老师为师,成为入室弟子。


在邓老师的教诲下,我对画梅花也特别偏爱,因为梅兰竹菊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四君子”,也是很多画家的必修课。随后又拜师张大千入室弟子——著名山水、花鸟画家龙国屏老师为师。深得四位老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特别是曾教宽老师的墨竹深深吸引了我,自己那时常常画画到三更半夜,也不觉得疲惫。



历史上您比较欣赏哪几位画家?


肖朝德:因为我酷爱画竹,特别欣赏徐渭、吴镇、李方鹰、石涛、郑板桥的作品;现代的有董寿平、曾教宽等大家的佳作,爱不释手。临摹、细读大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造型、谋篇布局,受益多多。


历来中国文人书画家对画竹情有独钟,文人缘何对竹都有不解之缘,竹又寄托了您怎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肖朝德:中国文人历来对画竹情有独钟。因为竹与人有相似之处:竹讲气节——高风亮节、虚怀若谷;人讲人格、人品、傲骨、气度。画竹就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人变瘦,无竹人变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文人和竹有不解之缘。


我在画竹或者在外写生的过程中,深深领悟到竹的气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它无时无刻不在造福人类。作为人,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为什么不能像竹那样有自我牺牲精神呢?画竹就要画竹的那种“高风亮节”。



在您看来,画竹最难的是什么?


肖朝德:画竹看似简单,但要把竹画好,画出境界,又实属最难。千万不要以为画竹是随意下笔、率意成章的。其实不然,画竹最谨,有许多的规矩和法则,如果悖于这些规矩和法则去画,那么,用功越深,用时愈久,去道便也愈远矣。血竭髯枯,只能是徒费岁月而已。

 

画竹须要做到笔笔生意,开竿起节,竿要圆劲,如青玉琅干,节要气贯,笔断意连。竿不可太直,太直则僵硬不活,不能太曲,太曲则气虚无势。用墨要匀称,不可忽淡忽浓。竿节间要有长短变化,不可机械一律。

 

凡画竹写叶最难。每写一叶,下笔要果断刚毅,略无疑迟,因稍有疑迟,笔势就会顿弱,不复能表现出竹叶犀利矫健的风姿。叶的布置除了疏密、肥瘦、呼应、偃仰等外,又须利用墨色的深浅变化,写出叶的正反向背、前后远近、从而表现出风中之竹,晴中之竹,雨中之竹,雪中之竹,月中之竹……

 

人们常说胸有成竹,情中之竹,境由心造,妙造自然。其实归根到底,画竹最难的是考验一个画家的审美理念、审美境界、审美情趣、文学修为、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对竹子的认识,对竹精神的领悟,对竹的独特见解。并且在传承画竹的传统基础上要有画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独特的竹符号,形成自己画竹的个性,这就叫作“标新立异”。




怎么想到以永字八法的书法技艺作为画竹的特色绘画技法,用草书的笔法来绘画竹叶?书法给了您绘画什么样的灵感?


肖朝德:中国画画竹的基础技法,历来都从“介”字、“个”字入手,就像书法家写楷书一样,中规中矩,缺乏大自然中的竹叶的飘逸潇洒。画竹一定要深入大自然、竹海、竹林去领悟竹的生态、生长过程,细细观察风中之竹,晴中之竹,雨中之竹,雪中之竹,雾中之竹,月中之竹……用心去体会竹的各种姿态。

 

我把书法中的永字八法和人字的笔法,融入画竹叶中,使所画之竹灵动、飘逸、潇洒、鲜活,形成自己画竹的绘画术语。在画竹叶时的组合、布局、谋篇上,如果用草书的笔法来绘画竹叶,更让竹叶如行云流水、暗流涌动,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人置身于浩瀚的绿色竹海之中。

 

你提到书法给了我绘画怎么样的灵感,自古以来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世界上最美的就是中国书法的线条,书法家巧妙的运用特有的笔墨线条,组合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合,或者说组成一种文化载体,给人们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书法给绘画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大美艺术视觉效果,是作者绘画时的心境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业内有一句话,叫“四十年字十年画”,学画者应该先学书法,因一个出色的画家,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创造出珠联璧合的国画艺术。



对于中国画里的“笔墨”,您抱持怎样的艺术观点?


肖朝德: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笔墨,引发了一场绘画学术界的论战。著名国画家吴冠中当时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讨论。他认为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

 

当时台湾的教授万清利回击了这个观点,提出“没有笔墨等与零”,他说笔墨不等于简单的点、线、面,而是隶属于它后面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笔墨是性格、品格的外化,也是气质的流露,而且是审美的显示,学养的记忆。

 

画家关于笔墨的这场论战,谁胜谁负,我不作评判,但究竟笔墨是什么东西?试想如果说一个画家画一匹马,却画的象一个蟑螂,那是多么的悲哀。一个真正好的画家是将笔墨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去了,用心灵去画。随手画出来的才最高技巧。就像禅家所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用心,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中国画的本体是笔墨纸砚,如果离开笔墨,那又用什么画呢?笔墨已经变成画家的学养,人格的体验,如画家画梅、画荷、画竹、画兰,把物象变为心象,就应该把笔墨浸润在画家的意象中去,笔墨也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清代大家方熏说,意到则到,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换言之,意俗则俗。



能不能谈一谈今后的作品方向和艺术尝试。


肖朝德:一个画家应该是一个多面手,用他的画笔画出心中向往的意境,作为一个画家,我并不是一个多面手。在中国画坛,我画梅兰竹菊荷看似很有局限,但也是个优点,我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专心去攻它,从先贤传统里面去吸取笔墨的技法和精神养分,但因袭前人,一成不变,是没有出息的。

 

自由是艺术的灵魂,创造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的含义就是发展,艺术家的含义,就是风格。下一步我还是会潜心在历代大师的基础上,画我心中的梅、兰、竹、菊,跳出传统的俗套,标新立异,但也不是乱怪乱变、脱离国画的母体,而是习古又不拘泥于古,形成独特的语言和符号。


此外,也要做到雅俗共赏,让广大艺术爱好者都能享受到艺术的美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风貌,这才是我们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采访来源《读城》,艺术家授权发表。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02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