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趣谈】艺术家们告诉你“乘风破浪”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7-20 16:04:35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说到夏天,就有阳光、沙滩、海浪。这个夏天“浪”无处不在,有00后们的“后浪”,有姐姐们的“乘风破浪”。古今中外,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大到千里江山,小到枇杷上的蚂蚁都被描绘的生动精致,“浪”这种瞬间即逝的动作,艺术家会怎么表现呢?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艺术作品中,“乘风破浪”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远

   十二种“浪”


南宋的马远是画浪高手,他的《水图》是专门画水的,对水的平静与汹涌做了 12 种分析,巧妙传达出了种种意境。《十二水图》中,马远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


在古代,像这样带有“研究性质”的绘画不多。《水图》的出现,为山水画中“水”形象的创造打开了一扇门,并提供了画水的多种范式,其一就是关于浪的画法。


马远《水图》第二幅:洞庭风细

马远《水图》第二幅:洞庭风细


马远《水图》第二幅:洞庭风细。起伏的线条组成细密柔婉的波浪,渐渐向远方淡化,最后虚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轻风习习,波浪如鳞,万顷碧波,浩渺无际。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马远《水图》第五幅:长江万顷

马远《水图》第五幅:长江万顷


马远《水图》第五幅:长江万顷。流利的线条勾出的浪尖,都指向同一方向,远处的浪尖渐渐虚化。显然这是长江下游开阔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荡、平稳而又从容,有一种兼收并蓄的雍容大度,正顺着江风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


马远《水图》第六幅:黄河逆流

马远《水图》第六幅:黄河逆流


马远《水图》第六幅:黄河逆流。粗重线条勾出的巨幅波浪,浪间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运动,又呈现向后逆涌之势。这是壶口那段的黄河水,浑浊、奔腾、激荡、咆哮,带着原始粗犷的生命力,挟雷霆万钧之势,正要冲破障碍向前倾泻。


马远《水图》第七幅:秋水回波

马远《水图》第七幅:秋水回波


马远《水图》第七幅:秋水回波。柔婉的双勾线波纹,贴水飞翔的白鹭,澔渺无边的湖面,袅袅兮秋风,湖水清兮波浪细。


陈洪绶

“有浪花,若虎爪……”


《黄流巨津图》描绘的是黄河的浪。陈洪绶在明末进京和离京时曾两渡黄河,有感于黄河的雄伟,目识心记,绘就了此画。


明 陈洪绶 《黄流巨津图》 绢本设色

明 陈洪绶 《黄流巨津图》 绢本设色


《黄流巨津图》趣味十足,在不大的尺幅上,画家以滔滔黄河中的一个渡口为描绘对象。画面上,黄河波涛汹涌,数只帆船摇荡于水面,左下角港口中停泊船只数艘。黄河对岸竹林丛生,房舍屋宇隐现其间。画家着意表现黄河水的雄浑气势,以墨笔勾出浪花,复用白色渍染,用笔较实,线条劲健而略具装饰性,两岸景物相对虚化,使画面构成十分鲜明的虚实对比。


看完了国内艺术家对“浪”的艺术表达,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艺术家,他们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艺术语言,表现他们心中的“浪”。


葛饰北斋

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提起“浪”的艺术作品,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是绝对无法忽略的。《神奈川冲浪里》的浪就是纯粹的浪,与冲浪无关。描绘的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湾东侧与东京湾出口的交界处、三浦半岛南端观音崎附近的一片海浪。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版画 25.7×37.9cm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版画 25.7×37.9cm


《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版画集《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但是这张作品却是最有名的一张,这幅以浪为主题的浮世绘一改鬼怪、美人、市井的传统,将人与海洋的争斗绘于纸上。葛饰北斋百年前的“浪”如今一直在翻滚,成为“浪”题材的经典之作。


约翰·马丁

末日巨浪


约翰·马丁(John Martin,1789-1854年)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以典型的关于宗教主题的宏大而夸张的绘画和绝妙的构图而闻名,他的作品将渺小的人物置身于宏大的奇幻布景中,通过其宗教内涵,传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崇高存在的敬仰。


约翰·马丁 《推罗的毁灭》1840年作

约翰·马丁 《推罗的毁灭》1840年作


这幅《The Destruction of Tyre》(《推罗的毁灭》),表现神罚天谴带来的战栗惊悚。根据圣经故事,先知以西结预言推罗(黎巴嫩古城)因背叛耶路撒冷而遭上帝摧毁,电闪雷鸣,巨浪掀翻高塔楼宇船只,独留一穿着华丽的女人伸手向天悲鸣哀嚎。


约翰·马丁 《法老全军覆没》 1836年作

约翰·马丁 《法老全军覆没》 1836年作


于1836年所作的这幅海啸巨作 《法老全军覆没》 ,描绘了《出埃及记》中的一个场景,耶和华引领摩西向海伸杖,分开海水,并淹没以色列人身后的埃及追兵。马丁画下想象中的末世情景,以夸张手法渲染出洪水滔天的背景,令观者惊奇不已。艺术家于1828年解释道:“透过时光的迷雾,庞大变为巨型,优美成为崇高。”艺术家将埃及想象为烈火肆虐的国度。血红色的地平线上,与红海相隔约80英里处,可见两座巨大的吉萨金字塔——艺术家刻意少画了一座。


本杰明·冯·王

 用垃圾造“浪”


人类依赖海洋,但海洋却被人类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变的遍体鳞伤。加拿大摄影师本杰明·冯·王(Benjamin Von Wong)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和史诗般的摄影技巧而出名。他一直关注海洋保护,也创作了很多环保题材的作品。


Benjamin Von Wong   《Strawpocalypse》


Benjamin Von Wong   《Strawpocalypse》

Benjamin Von Wong 

《Strawpocalypse》


他用16.8万根塑料吸管制作了一片名为塑料海的分离(Strawpocalypse)的“巨浪”。而用塑料吸管来制作海浪,本身便带有一定的讽刺意义。本杰明以此来提醒人们要警惕我们所生产、消费的塑料垃圾,以及提高人们对改善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




(the end)


出品:中华美网新媒体事业部

编审:方方 Fan Fan

编辑:李思家

合作与投稿:zhonghuameiwang@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1条评论

提交

冰与火 2020-07-20 16:12:31

如巨浪般冲击,震撼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57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