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记忆】传统与古典并存,横跨50后到90后的童年经典动画

2020-08-06 12:42:4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于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


1.jpg

万超尘(左)、万籁鸣(中)、万古蟾(右)三兄弟分别是新中国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的奠基人。


早在1940年代,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就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享誉全亚洲。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看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之后,决心放弃学医,立志从事动画创作。于是,便有了《铁臂阿童木》。


2.jpg

《铁扇公主》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还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观者如堵。


3.jpg

手冢治虫与偶像万籁鸣合作的孙悟空与阿童木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百花齐放,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大批动画创作者用独特的想象力,用木偶、剪纸、水墨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中国的孩子们奉献了大批经典作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55年,《神笔马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获国际奖

 4.jpg


1955年洪汛涛先生创作的木偶片《神笔马良》可谓创造了当时木偶片的巅峰辉煌,这部作品在国际竞选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意义非凡。马良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孩子的心上。



1956年《骄傲的将军》,开“民族风格”动画先河

 5.jpg


《骄傲的将军》采用京剧脸谱搭配传统服饰的造型设计,创造性的揉入京剧舞台元素,此开创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


1964年《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电影的镇山之宝

 6.gif


《大闹天宫》由万籁鸣和唐澄联合执导,万籁鸣是我国动画事业和动画电影的创始人,副导演唐澄则是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


《大闹天宫》分上下两集,是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改编而成。参加创作的原画和动画人员不到30人,但摄制人员对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在绘制上的时间就花了近两年。


当然除了《大闹天宫》,60年代还有经典动画如《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山羊和狼 》《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


7.gif

《小蝌蚪找妈妈》


1979年,国产动画的里程碑《哪吒闹海》

 8.gif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如果看过《哪吒闹海》,定对哪吒自刎这一幕印象深刻。为了展现神话中绚丽大气的场面,美影厂克服了设备上的不足(向制片厂借的宽银幕镜头),大胆挑战宽银幕动画的制作,因此成就了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也终于追上迪士尼1955年制作出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的脚步。


《哪吒闹海》制作时,适逢曾侯乙编钟出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且音乐性能最完好的青铜乐器,充分展现了中国文明的高度,因此作曲家想方设法采样到编钟的原音为《哪吒闹海》进行配乐,为动画格局再加一档次。成片后,《哪吒闹海》享誉国际,连宫崎骏都赞叹不已。

70年代还有动画《金色的大雁》《 放学以后 》《 狐狸打猎人》《火红的岩标 》《母鸡搬家》《刺猬背西瓜》等等。


9.jpg

 狐狸打猎人


1980年,取材新疆民间故事,木偶动画难以超越之作

 10.gif


《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阿凡提人物原型取材自新疆民间故事,总是骑着小驴子的阿凡提,他磁性的嗓音和锄强扶弱的个性非常受到观众喜爱,因此在“试水”性质的第一部短片之后,美影厂又加推了多部短片,成为脍炙人口的系列动画。


动画高度还原民俗饰物,堪称微缩版的真实世界。木偶的衣着、鞋帽、地毯,甚至是胡子、发型,都真实还原了新疆的民俗特色,并且丰富不重样。主创团队为了记录当地生活的各种细节,一群人直接杀到新疆“采风”住了一段日子,因此成片后每一帧的造型,都像一个微缩版的真实世界。


1981《九色鹿》,展现璀璨敦煌艺术

 11.gif


由钱家骏、戴铁郎担任导演,潘絜兹任编剧,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我国早期动画人用“笨”功夫制作优良精品的勤谨细致。片长只有短短24分钟,但创作团队在莫高窟里住了23天,临摹了21幅壁画,积攒了5大本厚厚的素描本。


《九色鹿》除展示佛教故事的因果循环,也渗透了对人性的探讨。结尾九色鹿越飞越高,最后逐渐变成一个小点,然后消失,这一具有悲剧色彩的结局暗示人类的欲望在动物的纯良面前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12.jpg

壁画《九色鹿经》


1983《天书奇谭》,超前的动画

13.jpg


《天书奇谭》是一部在当时看来很新鲜的动画长片。它并非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算是一部中外合拍项目。所以,在正片中,我们看到《天书奇谭》虽然视觉元素很中国,但它的剧情有西方色彩。


《天书奇谭》的内容和画风都相当超前,间接体现了80年代的创作氛围,对动画作品题材开放、审查放宽,令创作者们可以进行从未有过的探索,这也是80年代中国动画出现众多佳作的原因。


1986年《葫芦兄弟》,不只是童年经典

 14.jpg


葫芦娃不止是80、90后的童年回忆,是我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经典的歌词,人人都能哼个两句,而胡芦七兄弟的活泼形象,各有神通又能打团体战,小小的身影在我们心中留下英勇的形象。


尽管葫芦娃家喻户晓,但创作背后的艰辛,却少有人知。《葫芦兄弟》别具匠心地在故事中融入农村生活习俗,将手绘动画和剪纸动画的优势极大发挥。皮影风格的人物和水墨风格的场景,具有古色古香的中国味。


有乐评人认为,《葫芦兄弟》的主题曲其实可算作“合成器流行”(Synth-Pop)风格。《葫芦兄弟》里的很多配乐似乎都有合成器的各种音色,其实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当时经费紧张造成的。


1988年,《山水情》传师徒情,水墨动画无后继

 15.gif


《山水情》讲述的是,一个琴师被渔童所救,因此传授琴艺,最后留下琴身独自遁入山林的故事。全片无台词,只有悠扬的古琴,和水墨氤氲的师徒之情。


水墨动画制作不易,特别是如何在当时纯手工的环境下以动态呈现水墨画的意境,其中有一段便是由国画大师现场作画,用摄像机“直播”下来,才将水墨渲染的特性表达得如此自然又富有美感。而且其中演奏古琴的指法,和真正古琴演奏指法分毫不差,种种匠心让《山水情》被喻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国产动画百花齐的“黄金年代”。光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有动画、木偶、剪纸等部门,在这十年起码出了超过100部动画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到今天都被称道的精品,却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


也正是老一辈动画人,把“探索民族风格之路”作为奋斗的目标,用一笔又一笔“笨”功夫,创作出众多经典,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赢得“中国学派”的称誉,也为中国人留下了最经典的童年记忆。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编辑/李思家 技术/彭彪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0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