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秋风万里,与古人一起秋游

2020-09-18 11:16:08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地翻黄银杏叶”,此时夏至已过,秋分未到,恰是一个暧昧而又繁忙的时期。人们也逐渐从夏日的绮艳暖色中冷却下来,进入秋的凉薄沉色,开始追寻内在的平衡。


1.gif

北宋 范宽《烟岚秋晓图》(局部)绢本设色,25×446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古代,秋天赐予人们食物,秋花可用于寄托祥瑞或是表现人格,广阔渺远的秋日风景可以抒发胸臆,当然还有应季的各种活动......古人对于应秋的活动实在丰富,他们如何将应秋活动绘于画中?今天,小巴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日美景。


2.jpg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 28.4×9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游


古代爱好风雅的文人墨客,秋游赏景谈天说地,把生活过得像诗一样,每逢此等美景都情不自禁,挥毫泼墨直抒胸臆。


3.png

南宋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局部)56.6cm×32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驹画中所描绘的是北方山水层层叠叠的景象,其中的“士气”和文人画意味,让这一幅宋代青绿巅峰之作,在精致和旖旎的表达中,充满着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4.jpg

清 李育《秋涉图》


李育用洒脱自在的角度进行描绘,描绘了初秋时节,外出游玩的文人雅士涉水过河的场面。《秋涉图》的S形构图方式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模式之一,这种布局手段使得画面显得极为生动,充满韵致。


5.jpg

北宋 郭溪《秋山行旅图》


登高


作为普及率较高的秋游活动,登高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文人们逢秋必登高,登高必饮酒,饮酒必赋诗。


《燕京岁时记》有载昔日胜景:“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有名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jpg

宋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的《中秋诗帖》,也叫《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所作。米芾登楼,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


7.jpg

元 倪瓒《秋亭嘉树图》(局部)纸本水墨134cm×34.3cm 故宫博物院藏


秋日的晴空和雨雾亦别有一番意境,倪瓒登入庭中,一幅《秋亭嘉树图》出世。画中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空旷江面上仅有汀渚一角,景物不多反而更显秋高气爽。


8.jpg

清 石涛 《重阳登高图》


石涛的《重阳登高图》画了不只一幅,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一幅是水墨作品。石涛的这幅作品立意十分巧妙,画中有两位文人,一位泛舟湖上凝望天空,一位站在书斋之中眺望远方。两位文人悠闲洒脱的样子让山山水水充满了优雅气息。


赏菊


临近秋分,天高气爽,山水澄明,蔬肥果熟,身心俱惬。无论是登高远眺,还是结伴入林,煮酒赏红叶,无一不是风雅事。秋花盛放时节,赏花活动怎么能少。


9.jpg

北宋 赵令穰《陶潜赏菊图》绢本设色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陶潜赏菊图》画面描绘了小亭中,两人坐对赏花,江干水渚,群卉争发,树本、房舍、池沼、小路等表现很精致,具有化平凡的事物为美丽的事物的艺术效果,设色艳丽,画中人亦无特殊造形,但拖尾诸跋,均以陶潜赏菊故事为题咏,意境颇为优美。


10.jpg

明 沈周《盆菊幽赏图》(局部)纸本设色,23.4cm×86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沈周的《盆菊幽赏图》中,三位文人饮酒赏菊、意态悠闲。与精心描摹的草亭、树木、盆菊相比,人物虽没有那么精致,但并不影响观者感受友人秋日相聚一同赏花的乐趣。


当然了,除了赏花,古人也赏鸟。刘禹锡就有这么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简单的内容,却写出了无尽的乐趣。


食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也正是螃蟹肉肥味美之际。


宋朝大诗人苏轼,大家忙着出行远游,他潜心研究补秋膘养生滋补之道。平生嗜蟹,不仅有文章赞美,更有诗歌称颂,“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甚至还提出过“但愿有蟹无监州”的想法。


11.jpg

明 徐渭《黄甲图》


明代画家徐渭擅长画蟹,在作品《黄甲图》中,画家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


12.jpg

明 沈周《郭索图》


明代画家沈周曾专门创作过《郭索图》一轴(螃蟹又名郭索),绘一螃蟹双螯钳着一根芦穗,八爪横行,瞪着的双目下是一个圆圆的背甲,上面的双凹就像撅着的嘴,使得整只螃蟹看上去倒像一张人的脸,无奈之中又有几分滑稽。画家自题诗云:“郭索郭索,还用草缚。不敢横行,沙水夜落。”


13.jpg

清 郎葆辰《蟹戏图》


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名闻天下,人称“郎螃蟹”的清代画家郎葆辰。他笔下的螃蟹形神兼备,且喜欢在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添蟹画之意趣。他曾画一幅《蟹菊图》,并在画上题诗道:“东篱霜冷菊黄初,斗酒双螯小醉时。若使季鹰知此味,秋风应不忆鲈鱼。”


围猎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


14.jpg

明 仇英 《胡人围猎图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


15.jpg

元名《元人秋猎图》(局部)手卷尺幅59cm×1240cm


手卷描绘了“元代”帝王在秋天率军出行、露营与围猎的情形。画面场景宏大,任务刻画生动,具有史诗般的气势。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各异狩猎人的姿态、表情、衣饰,自远而近、从大到小追逐各类动物,刻画细致、生动、变化多端尤其对猎者坐骑各类骏马的描绘更是无比生动。


16.jpg

南宋 陈居中《胡骑秋猎图》绢本设色24.1cm×27.3cm


资料来源于网络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本期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214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