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故宫博物馆中,苏轼诸多重量级精品,遗憾缺席。

2020-09-21 10:35:0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人物】故宫苏轼大展,这些作品却遗憾缺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在旷达磊落中渗透着儒释道文化的精髓。


1.jpg

苏轼《治平帖》卷中的东坡先生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景祐四年,苏东坡出生在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近千年后,东坡故里的“东坡印记”依然俯仰皆是。位于眉山老城区古纱縠行的三苏祠博物馆,三苏雕塑及相关遗迹遗址等留下了一代文豪在四川的印记。


2.jpg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现场


前段时间,故宫“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刷爆朋友圈,但之后少见有人打卡展览,其中原因可能是苏轼诸多重量级精品,遗憾缺席。这些作品藏于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


今天小巴就带领大家来欣赏本次特展中未出现的苏轼经典作品。


特展中缺席的苏轼画作


在本次书画特展中,虽然有对苏轼进行描绘的画作《赤壁图》《临李公麟画苏轼像》《东坡玩砚图页》等展出,却没有展出苏轼的绘画真迹,也给人带来些许遗憾。


而今,相传为苏轼画迹的作品,仅为三幅,遗憾这三幅作品特展也未展出。第一幅是现珍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第二幅为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竹》,第三幅则是2018年现身于香港佳士得的《木石图》,该作以4.636亿港币成交,刷新世界最贵古画纪录。


3.jpg

宋  苏轼《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藏


《潇湘竹石图卷》是国内仅存的苏轼画作,曾在春节期间亮相中国美术馆“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没能在本次“苏轼书画特展”中展出,或许是这件作品进入了休眠期。


苏轼爱竹,画竹,赋竹,多因竹所具有的神韵,正是他个人精神气节的写照。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束缚。

 

4.jpg

宋 苏轼《木石图》成交价:463600000港币 2018年佳士得秋拍


《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画面内容较简单,上面上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画心部分绘制有枯木、石头等。但画作上印章极为壮观,短短的篇幅中,光印章部分可见的就有40余枚。


苏轼擅长绘画,画风极具创造力,尤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当然,关于苏轼的传世绘画也有很多。


5.jpg

明 仇英 《东坡寒夜赋诗图卷》


画面上苏东坡手执书卷,似正在思量诗句,旁边妇人手执琵琶似在听东坡吟诗,真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拐角书童正在扇火烧水,似也被东坡的诗句吸引,正扭头向二人张望。卷尾有文征明、许印、谭延闿等五人题跋。


6.jpg

15世纪日本僧人绘《东坡笠屐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苏轼戴着海南土著的斗笠、穿着木屐,走在雨里;虽看不见他的面目,但大片的留白和人物潇洒的姿态都展现出他完全的自在。


7.jpg

清 钱维城《苏东坡舣舟亭图卷》常州博物馆展出


画面上运河一侧,一舟行于河上。长堤之上为舣舟亭和万寿亭行宫,其间乔木扶疏,竹石林亭相映,境界极为幽静。舣舟亭边两株古松特意着重描绘。


全图笔墨精纯,以淡墨勾勒大体,皴擦肌理,浓墨点写树木山石。构图严整不苟,而又力求清润文雅,突出了江南园林清秀景致。


特展中缺席的苏轼书法名帖


特展未能展出的苏轼书法名帖中,这其中就包括耳熟能详的《答谢民师论文帖卷》《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卷》《李白仙诗卷》等。


8.jpg

宋 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上海博物馆收藏


《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写给他友人谢民师的一件书扎。此帖中,书与文交相辉映,通篇一气贯注,有不可止遏之势。俞和曾评其书谓:“东坡先生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余每于人家见尺牍片纸,未尝不爱赏,得其遗迹犹可想其风度,况笔精墨妙耶。”无疑此件尺牍当为苏轼生平中的精品。


9.jpg

宋 苏轼《寒食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10.jpg

宋 苏轼《前赤壁賦》(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赋记叙了苏轼与友人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


11.jpg

宋 苏轼《李白仙诗卷》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该帖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此帖已流入日本。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苏轼的书法名作,这些书法作品有的很经典,有的很少见。


12.jpg

元丰三年(1100) 苏轼《渡海帖》行书 纸本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渡海帖》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品,因帖首有“渡海”二字而得名,书写此帖时苏东坡已经65岁,又遭朝廷贬谪,临走之前给友人写了一封信,即为《渡海帖》。


13.jpg

苏轼行书真迹《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季常尺牍》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渐趋於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体型态等也随之改变,相当具有变化的趣味。作品遒劲茂丽,肥不露肉,是苏轼所作的行书精品之一。


14.jpg

浙江嘉兴南湖刻石


这块刻石开头为“元佑元年……”刻石现存于浙江嘉兴南湖。苏轼曾浙江杭州两度任职,应为当地留下不少墨迹,但元佑年间,苏轼在京城任职,后被政敌打击为“元佑党”,并下令摧毁苏轼所有墨迹,所以全国各地所存刻石不多。


当然,还有《功甫贴》《覆盆子帖》《苏轼尺牍》这些作品也未展出。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本期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89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