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青城山里述说的艺术大家轶事

2020-10-13 10:49:32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蜀人爱看山看水,应该没人反对吧!


“蜀道之难”难住了想进来的人,但对于蜀人来说,山就是蜀人逍遥的天然屏障。众山之中,蜀人对青城山尤其钟爱。


青城山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白素贞在此得道成人,八仙过海吕洞宾在此得道成仙,虽都为神话传说,但足以说明青城山的灵气。


0.jpg


凡来过这里,没有不被青城山吸引。哪怕是文人墨客自喻“青城客”的杜甫也曾为青城山写下这样的诗句: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城培育、滋养了大批中国艺术名家,风起云涌、灿若星辰。在绘制青城山的近代画家中,以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关山月、陆俨少等十分知名。


徐悲鸿的青城之缘


1943年夏秋之际,徐悲鸿结束了中央大学的课程,来到了青城山。此次之旅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第二任妻子廖静文的爱情故事。


1.jpg

1943年,徐悲鸿与廖静文在青城山合影


在青城山时,两人以一只大香炉为背景合影,悲鸿先生站在香炉左侧,一只手从容地扶在香炉上,而廖静文站在了香炉的右侧。就这样两人一人一边留下了这张合影,这则是徐悲鸿和廖静文的第一张合影。


徐悲鸿饱览青城山色,在此期间,留下了两幅著名的佳作——《天马图》和《立马图》。


2.jpg

徐悲鸿《天马图》


《天马图》中,一匹骏马腾空而来,画面右侧书“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是《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关于天马的一首颂歌。


3.jpg

徐悲鸿《立马图》


《立马图》同样也是是徐悲鸿赠与青城山友人的作品,画中骏马驻足回望。这两幅作品中的马匹都神骏异常,一跑一立,动静相宜。


4.jpg

徐悲鸿在天师洞创作的《国殇》1943年


除了这两幅骏马外,徐悲鸿在青城山还创作了多幅佳作,著名的《国殇》作品便是在这古木参天的幽静环境中诞生的。


徐悲鸿在青城山创作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幅气氛截然不同的人物画,它取材于屈原的《九歌》,这幅便是幽静山谷之中孤独的《山鬼》。


5.jpg

徐悲鸿《山鬼》


《山鬼》画作,徐悲鸿主要突出对山林女神外在优美形象和内在心理活动的描绘,表现山鬼的幽怨情态。画面清新、明朗、亮丽。可以说,这也是现代画家第一次绘制“骑豹”意象图。



张大千的青城墨迹


6.jpg

张大千《青城山十景》部分


张大千与青城山的缘分,还要从1938年的北平说起。张大千为避战乱,借居青城山,游山写生,作品逾千幅之多,是创作的高峰时期。平生许多重要作品如《青城山十景》《老人村》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7.jpg

张大千《青城山通景屏》四连屏


在张大千的艺术道路上,青城山可称得上是攀援艺术高峰的一个重要驿站。在这里他开创了泼墨、泼彩等新的艺术风格。其中,四连屏《青城山通景屏》系张大千平生中绘制的三幅巨幅山水画中的第一幅,开泼墨之风。


8.jpg

张大千《青城第一峰》


1963年张大千创作了《青城第一峰》,图中峰峦高洁,秋云连树;白涛挂川,红叶松翠;烟霞染衣,寒舍静坐;遥对峰峦,清逸自妙。读此轴上方一句“万派争流来足底”,更写出了青城第一峰的气派和张大千绘画艺术的胸襟与气魄。


张大千与青城山,几乎是他艺术人生的灵魂所在,一生无法分离。即便渡海去国,也作了不少关于青城的作品。



黄宾虹青城山悟

“雨淋墙头”画法


1933年春天,70岁的黄宾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这里便是他悟到变法之“理”——“雨淋墙头”的地方。


青城山山间烟雨蒙蒙,远处的峰峦时隐时现,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象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黄宾虹心头为之一动,便作了十几幅《青城烟雨图》。采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将青城山烟雨蒙蒙、青幽湿润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后,他称自己的这种山水为“雨淋墙头”。所谓雨淋墙头,原来指的是,安徽民居上的马头墙因为风雨的侵蚀,日积月累,留下了许多漏雨的痕迹,远看很像白纸上水墨晕染的效果。黄宾虹在青城山上顿悟的,就是这种雨淋墙头式的淋漓水墨效果。


9.jpg

黄宾虹 《青城山中坐雨图》


《青城山中坐雨图》,是黄宾虹对“雨淋墙头”的最好注解。此图几乎纯然写生,与黄宾虹的其它水墨恣肆的“雨山图”相较,着墨并不多。但确乎“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花青融入淡墨写雨雾水气,气息清新似能溢出画面。


10.jpg

黄宾虹 《青城山掷笔峰》 1952年


从题识中可知,《青城山掷笔峰》描绘的是青城山之景。青城山掷笔峰有一道裂槽,从岩顶直至山足,两岩断裂,下临深谷,谷中景色奇险。黄宾虹对此景情有独锺,曾有多帧同一主题的画作,角度和画法各有差异。



关山月创独特

“黄粱梦”


1944年,30岁的关山月到四川青城山游览采风,当时天师洞的道长请关山月为其道宫作画,题为《黄粱梦》。根据八仙故事中关于“黄粱梦”的传说,关山月开始了他的创作。


11.jpg

关山月《黄粱梦》石碑画


关山月创作的《黄粱梦》构思奇妙,吕洞宾坐在桌子旁,右手侧撑着头部,酣然入梦,汉钟离站在其右边,一手摇着大葵扇,一手轻捋长须,授吕之以梦。画中人物一坐、一站、一趴,各具神态,且有静有动,实为一幅佳作。


关山月创作此幅《黄粱梦》图时,正值抗战时期。他也借《黄粱梦》来揭露日本侵略者想霸占中国的野心和欲望定会破灭和失败,终将是黄粱一梦。



陆俨少笔下的青城山


陆俨少一生两游青城山,峭壁巉岩,云披雾敛,壮观绝美的景色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陆俨少自叙》所记载,他曾于1939年和1984年两次游历青城山,沿途积累素材,收益颇丰。


12.jpg

陆俨少《青城山色》


此后其多次以青城山为题材,绘得诸多山水佳作,此幅《青城山色》便是其“陆氏山水”风格成熟的力作,有行云流水的博大意气,又能超脱于物象之外,似带观者回到一种神满意足的文人画境界当中。


13.jpg

陆俨少《青城山图》


两千年以来,涉足青城山的画家每个时代都有,曾经的北宋名臣,蜀中文化名人赵抃也曾来到青城山,题诗:


山到青城险复奇,地平孤起压坤维。

直通一径岧峣上,俯觉千山迤逦卑。


青城山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登临者络绎不绝,让画家们也接踵而至,在四川这块盆地上孕育出极致的山水风光。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05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