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美学】在宋朝花器中管窥“一花一世界”的东方浪漫

2020-11-23 10:36:0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1.jpg

电视剧《知否》中一段墨兰、如兰、明兰三姐妹跟随老嬷嬷学习礼仪,其中有一个桥段是学习插花。许多人只知日本插花技术,从电视剧中我们才知中国宋代就有了插花。


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陆游《插花》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梦粱录》


从插花诗可以看到,插花是一种生活装饰品。宋代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



北宋时期的玉壶春瓶,是古代陶瓷的经典之作,在当时多被用为装酒的实用器具,名称或来源于苏轼的“玉壶先春、冰心可鉴”。


玉壶春瓶以其清素淡雅,纯净细腻的美学特点,成为当之无愧的“宋瓷女神”。


2.jpg

宋定窑玉壶春瓶


宋代人文气息浓厚,精雕巧琢的花器既是种养花草的必备之物,也是意趣深致的案前雅器,插花入器,是人对花与器的融合。中国花器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器型上由瓯式、盆式等早期简单造型逐步过渡为变幻多端的瓶式、尊式、觚式等器型。


3.jpg

宋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画盆已经是专门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区别开来,各大窑口几乎都生产专用于插花的花器。当时的插花既有自由、惬意的竹筒插花,也有发古幽思的商周鼎彝做花器的插花。


4.jpg

占景盘图示


在插花容器的制作与改良上,继五代发明占景盘后,宋朝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用的剑山原型,对花枝的插置布局已有一定的艺术构思。同时,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大大促进了漆雕、术器等工艺的发展。



宋代李嵩所作《花篮图》,现存于世的有三幅,分为表现春、夏、冬三个季节的花卉,为我们提供宋代花卉样本。


5.jpg

李嵩《花篮图》(春) 绢本设色


在春季的花篮中,画有含苞待放的海棠、鹅黄的迎春、早春的芍药。姿态伸展,仿佛春日醒来伸了一个懒腰。


6.jpg

李嵩《花篮图》(夏) 绢本设色


夏季篮中的花材就略多了一些,蜀葵、萱花、栀子花、石榴花和牡丹珍奇斗艳,大花头的花居多,多了几分热闹,符合夏季的燥热。


7.jpg

李嵩《花篮图》(冬) 绢本设色


冬季的花篮纹理不仅更为复杂一些,盘根错节的纹饰也增添了一丝厚重感。鲜红的茶花配上白梅、腊梅和水仙,还有一片破败的叶子缀于花间,暗示着大家季节的特征。



8.gif


留给花的空间很大,也很小。


宋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把花作为日常生活中风雅的点缀。


唐代是万人空巷去看花,宋人大概更多的时候一面是买了花来插瓶,宋诗中关于买花栽、朋友间交换乃至索求花栽的作品,简直不胜枚举。


9.jpg

宋《胆瓶秋卉图》纨扇 绢本设色


卖花也是都市一景。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都有卖花风习。陆放翁的名作《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与陆游同时的王季夷《夜行船》句云“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史达祖《夜行船》云“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张炎《端正好》“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又都是化用陆诗意境。


10.jpg

宋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局部


在东京,每至春天,“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著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画了两处卖鲜花的小摊,一个在城内“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在城门外的路边。旁边有市民正在买花。反过来说,花市的繁华,也反映出宋人热爱插花的盛况,市民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与安逸。


11.jpg

《清明上河图》卖鲜花的小摊


蜀中

花事


12.jpg


在巴蜀地区,还有一种源于10世纪的前蜀而盛于宋、明两代的碗花。碗花的特点为口宽底尖,插作以花插固定花枝,直接由中心点出枝,花脚紧密成把,整体高洁端庄,轻巧利落,多在寺庙插花中用,置于禅房或佛像前,极富宗教色彩。


文字参考凤凰艺术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1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