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轻舟已过万重山——入蜀画家情满三峡(二)

2021-01-07 12:44:14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1.gif

白帝城的遗憾,滟滪堆的愁,瞿塘峡的夜月,巫峡的绮梦与啼猿,西陵峡的美人名士,三峡是一首吟咏不尽的歌,其雄壮、险峻、幽深、秀美,给无数文人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先是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川人出川骤增;之后抗战爆发,重庆成为陪都,许多人避乱入川;抗战胜利后,又有不少人,出川返乡;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川江航道的改善,以及文革后经济的发展,三峡成为旅游风景点使得二十世纪经三峡出入四川的人数较以前为多。


在这种形势下,二十世纪的民国初年、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以后,涌现出如张大千、黄纯尧、岑学恭、傅抱石、黄君壁、关山月、陶冷月、宗其香等一批擅长画三峡的山水画家,并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小巴今日介绍的便是傅抱石、黄君壁和关山月,这三位绘画大家虽在入川期间于国立艺专任职教师,却无一不被三峡的山水之景深深吸引。而在这为期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又与三峡产生了怎样的碰撞呢?


傅抱石


傅抱石早岁时曾赴日留学,归国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年就职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负责抗战宣传,并于次年入川,住于重庆西部金刚坡下。


他曾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因此他对雄秀奇险的巴山蜀水倾注了创作的热情,逐渐形成法无定法、纵横恣肆的“抱石皴”,尤善于表现风雨潇潇中的山水苍茫雄厚之姿。


1.jpg

傅抱石《巴山夜语图》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沿江而下返南京,执教中大。新中国成立后,他兼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1960年秋,率江苏省国画院赴西北、华南等地写生,重游三峡,世人称此活动为两万三千里写生,比红军长征少了两千里。


2.jpg

傅抱石《早随烟月上瞿塘》


纵观傅抱石的一生,有三次游三峡的经历,抗战时期他曾作《巴山夜语图》,以写峡江风雨的朦胧夜色,抒发背井离乡的凄苦愁思。


此后,他又作《早随烟月上瞿塘》,引用吕潜诗句,以瞿塘峡南岸山顶俯视峡江之景写出峰峦陡峭,巨石嶙峋,江中隐约现出滟滪堆之险,白帆点点远入江天岚气,令人顿生流离之怅惘,与思乡之恋情。傅抱石借吕潜的亡明之痛,来表达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和寄托国破家亡的民族哀愁。


3.jpg

傅抱石《瞿塘烟月图》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带着喜悦的心情为祖国山河立传,虽然同样是写瞿塘峡,同样是引用吕潜诗句,但其中吐露的却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而非当年流离失所的亡国忧思。如1962年所作《瞿塘烟月图》,图绘大江由远及近奔腾而来,水流湍急,令人惊心动魄。峡江两岸,峻峰雄峙,云罩雾绕。


4.jpg

傅抱石《西陵峡》


1960年,“两万三千里写生”归来后所作《西陵峡》,这是继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之后,又一副佳作。以大笔粗墨作遒劲的挥洒,并在竖皴中略加一些小横皴,写出了西陵峡的雄浑山峦和逶迤的群峰,刚劲苍凉,顶天立地。


5.jpg

傅抱石《峡江图》


此外,傅抱石还绘有《三峡图卷》《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瞿塘峡》等。傅抱石好饮酒,据传无酒不作画,微醉之后画兴更浓,但常年饮酒已影响了他的健康,六十二岁就去世了。傅抱石的绝笔是《峡江图》,他对长江三峡的情感,可谓称得上是至死不渝。


黄君璧


1937年重庆中央大学聘请黄君璧当艺术系的国画教授,黄君璧欣然接受,也自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蜀中生活。


蜀地降雨充沛,气候非常湿润,一年当中有许多时候是被云雾所笼罩着,加上地形的复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很是入画,所谓“雾都重庆”“巴山夜雨”就是这样得名。这个时期,黄君璧非常注重写生,其画中的“云法”和“水法”便是大自然中受到了启发。


那时,黄君璧在嘉陵江畔买下一套公寓,如此看山观水,他说:“嘉陵江对我什么影响都有,山石的奇怪、水、云、江流,要属嘉陵江第一......嘉陵江的画稿,我马上可以勾出一百张以上,它的境界实在是太多。”如这张《嘉陵江写生图》:


6.png黄君璧《嘉陵江写生图》局部


在这幅尺寸不大的写生作品中,黄君璧把云放到了中景去刻画,以淡墨皴染为主,朦胧之中有隐隐房舍,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连绵的山体也在云中若隐若现,远处的天空用淡墨去染,这样既衬托了云气,又把远山虚化,整幅画面的空间也随之拖远了。


抗战胜利后,黄君壁随校东迁,于1946年出川,游三峡而返台湾。黄君璧一生只游过两次三峡,但他对三峡的美景始终难以忘怀。在台湾时更是常常回忆起大陆的巴山蜀水,并作图用以卧游和寄托思念之情,三峡自然成为他的粉本。


6.jpg

黄君壁《巫峡云峰图》


1955年,黄君璧作《巫峡云峰图》。图绘巫峡诸峰出没云中,近景坡岸生绿树,江水弯曲奔流;中景孤帆乘风,崖壁丛立,老树槎枒;远景群峰入云,嵯峨雄奇,连绵不已。画家用淡墨勾出山峦,染出云烟,极富流动之感,山险而硕大雄浑,更显出江流的险窄和湍急,颇见生机。


7.png

黄君璧《巫峡清秋图》


1966年黄君璧又作《巫峡清秋图》,并题李白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画家以厚重的笔墨表现极具整体感的巫峡江流,而又以虚淡的笔墨表现云天的高远莫测,虚实相间,而高远自见。


8.png

黄君璧《长江三峡图》


黄君璧在晚年八十四岁时,作《长江三峡图》并题云:“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我与长松同一路,风摧雨撼倍坚顽。囊游长江三峡,山势雄伟,变化多端,心中为之豁然,今忆而写此。”这是对巴山蜀思念之情的表达。


关山月


著名画家关山月不仅是美术教育家,也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战时期在重庆任国立艺专教师,创作了大量的抗战画以及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里,长江三峡题材在关山月的绘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小巴在之前也推送过一篇关山月的文章:【巴蜀画派·人物】岭南画派巨匠关山月与巴蜀的不解之缘!


9.jpg

关山月《夔门》


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被喻为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画廊”、“人间仙境”。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


1978年关山月和夫人畅游长江三峡后,便创作了长达18米的《江峡图卷》。这无意是他艺术的一个高峰,关山月在这幅画里尤其注重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力,画中纵横恣肆的笔墨运动和浓烈斑斓的色彩铺陈,令人感受到画家对巴山蜀水和三峡的浓烈情感。


10.jpg

关山月《江峡图卷》局部


“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表达了诗人在遇赦后顺水行舟过江峡时的畅快心情。关山月也创作了不少的描绘长江三峡题材的作品,更数次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付诸画卷。


11.jpg

关山月《轻舟已过万重山》


12.jpg

关山月《巫峡》


13.jpg

关山月《出峡图》局部


关山月在自己三峡的作品中不仅注入了时代精神,也融入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通过对三峡的思考和实践,关山月将自己气势强劲及任情挥洒的风格注入艺术创作中,其对三峡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些画卷里。


傅抱石、黄君璧、关山月,他们一生游历三峡次数都不多,却以高度凝练的绘画技法表现了三峡的气象,离川后也时常回忆三峡的山水之景,并作图用以寄托思念和热爱之情。


上期小巴给大家盘点了张大千、黄纯尧、岑学恭这三位擅长画三峡的巴蜀大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一览了三峡的云烟秀逸、奇险幽深:【巴蜀画派·欣赏】轻舟已过万重山——巴蜀画家情满三峡(一)


而三峡的壮阔之景带给画家的灵感也是说不完的,下期小巴将继续为您盘点绘画大家和三峡道不尽的情缘,请继续关注哦!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79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