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只有峨眉山——历代美术名家画峨眉(一)

2021-01-22 11:00:37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1.gif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因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而得名。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喻。它同时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又因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要想画好笔下的山水,峨眉山是画家们绝对不能错过的“写生圣地”之一。从明代宋旭、张成龙,到清代画家袁江,再到近代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李道熙、李琼久、冯建吴、黄君璧、谢稚柳、陆俨少、关山月等,他们都曾多次为这座仙山流连忘返。


这座海拔3099米的仙山让你爱上的理由又有哪些呢?不如跟随画家们的脚步,做一次画中游僧,赏看峨眉烟容。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诗极写山之雄奇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出世之思。李白生长于蜀国,见惯了蜀地奇伟秀丽的山峦,然而,面对其山水之景时,仍止不住惊叹“峨眉邈难匹”,极言其超群脱俗之美。


2.jpg

明 徐渭《李白·峨眉山月歌》草书


3.jpg

明 张成龙《峨眉积雪图》


峨眉山风姿清丽,文化积厚。在古时就有文人雅客不远万里而来,陶冶性灵,迸发灵感。而明代画家张成龙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峨眉积雪图》描写的是雪后仙山景色,表达了山中高寒意境。图中高峰耸立,气势磅礴。千岩万壑,积雪皑皑。银装素裹,肖寺森寒。玉树琼枝,素雅玲珑。其笔墨豪放苍劲,画风雄奇峻厚,天趣横溢,气韵颇为生动。


4.jpg

明 宋旭《峨眉万玉》


宋旭是浙江湖州人,峨眉山在川蜀西南,两地相距甚远他也不辞万里到此见其山水,可谓是喜爱之深。《峨眉万玉》画中山势险峻,山坡陡峭,山体边缘多成断崖之势。尤其画中蜿蜒曲折的栈道,更加突出了山体的奇崛美感。


宋旭通过构图中的详略对比,设色中的颜色对比,笔法中的干湿对比,画出了雪后山水的诗意美。栈道上三两成群的行人,山中溪流的潺潺水声,更加突出了山中幽静。心之所思,目之所及,都让宋旭融合在了山水画中。


5.jpg

清 袁江《峨眉雪霁图》


峨眉的雄伟峻秀、雪后的清幽冷寂,在袁江的笔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袁江特别善于用雪景来布置画面的构图和场景,且对于背景的描绘,他糅合了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


《峨眉雪霁图》里的山石和树木,基本师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笔勾勒,不厌其烦,用笔尖利劲折,间施侧锋。水边的坡石兼用仇英连皴带染的画法,比较浑和柔润,秀丽的山水风光尽流露在一笔一笔的笔墨之中。


《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峨眉之景的魅力也让近代画家黄宾虹、徐悲鸿先后多次形诸笔墨,为其写照。


黄宾虹


1932年秋,黄宾虹先生应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之请,与吴一峰一起从沪入蜀。他溯江而上,经武汉、重庆,沿江到叙州,入岷江,至嘉州而上峨眉山。一路吟诗,一路写生。


上了峨眉山,黄宾虹来到洗象池,其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万籁俱寂,清光无限。黄宾虹不禁为此留诗一首:


《洗象池》


香象空传昔渡河,天池水涸露坡陀。

呗宫俯瞰华严顶,层叠烟峦起洑波。


同时,黄宾虹还作有一幅《峨眉洗象池》,其款识:“攀崖铁索沉沙瞑,盘磴霜根叠石稠。猿鸟不鸣山寂静,一声清磬出林秋。壬申十月游峨眉山,洗象池下莲花石口占。”


6.jpg

黄宾虹《峨眉洗象池》


7.jpg

黄宾虹《峨眉游僧图》


黄宾虹还有画作《峨眉游僧图》,其用笔简单明了描绘出山“高”、“险”的特征,画面上方的山峰笔直地挺立着,山上的树木俨然、高耸参天;一名僧人正往深山行去,白云飘荡,如此种种尽显仙山神韵。


8.jpg

黄宾虹《峨眉龙门峡》


除了写生、吟诗外,黄宾虹还从峨眉自然风光中去寻找作画的突破口,领悟其图画变法之“理”以笔墨之快,用功之勤。黄宾虹还记录下了龙门峡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留有画作《峨眉龙门峡》。


9.jpg黄宾虹《峨眉纪游》


《峨眉纪游》本册共四开,为黄宾虹晚年所绘回忆三十年代峨眉山水之作,所绘山水景色,全为经过艺术加工与想象的“卧游”之作,作品四开分绘 “金顶”、“洗象池”、“乌尤寺”、“九顶山远眺峨眉”景色。画中山水岗峦稠复,涧谷幽阻,正是峨嵋的典型地貌,在这里,黄宾虹黑密浑厚、润泽华滋的风格更趋纯粹,技法也更精进而圆熟。


10.jpg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


11.jpg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之一


《蜀游峨眉山水册》同样为黄宾虹晚年所绘,79岁起始稿,历经十年,于89岁完成。《蜀游峨眉山水册》,此册以题有“华严寺蜀游涐眉山水写此”一图起首,寥寥数笔勾勒,淡墨一染而过。其笔简意繁,画格弥淡,蕴藏着黄宾虹几十年来对画学的思考与积累,更蕴藏着黄宾虹对其山水的喜爱之情。


徐悲鸿


12.jpg

徐悲鸿《八哥图》


徐悲鸿于1935年,曾偕同数友人第一次入川,游览峨嵋山和青城山数日。《八哥图》是徐悲鸿先生在峨嵋山上画的一幅写意国画,其笔墨苍润,意境深,神形生动,妙趣无穷。左边题字:“幸有立场容饶舌, 于今为治在多言。二十四年夏薄游峨眉,行半日至洪樁坪小憩作此,悲鸿。”


13.jpg

徐悲鸿《峨眉古寺》


峨眉山为徐悲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也以高超的丹青技艺讴歌了其秀丽山水。《峨眉古寺》是徐悲鸿离开峨眉后的回忆之作。画面以水墨速写的方式营造出山石树木的景致,树干和山石略施勾勒,叶片不拘形状,石面及背景也用淡墨轻松涂抹,然而整个画面却在一种十分严密而精巧的构图之中将峨嵋古寺风光定格在一个永恒的时刻,可见徐悲鸿对其深厚的情感。


“峨眉秀甲天下”引众多名人览胜迹,赏秀丽风光,寻创作灵感。下期小巴将继续带您游览巴蜀画家笔下设色高雅、笔法谨细的峨眉之景。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67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