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巴蜀地域视角下的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上)

2021-02-24 15:41:00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在巴蜀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少数民族元素,这种多民族文化的刻画,也成为了巴蜀艺术的特征之一。


小巴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在巴蜀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画的“前世今生”。内容分为上下两期,本期主要为大家介绍20世纪的创作情况。


那我们就开始吧~


巴蜀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环境,聚居或杂居着汉族和藏、彝、土家、羌、苗、回、纳西、傈僳、布衣、满、蒙族等少数民族。这种民族分布格局,经过了几千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巴蜀自身的地方特色,也深刻地影响了巴蜀美术。


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发展史来看,古画中刻画少数民族的记载并不多,少数民族元素中国画在历史上被称为“番族画”,最早在北宋《宣和画谱》中有记载。


少数民族题材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成为如今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大约是从20世纪开始的。


1.jpg

1942年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20世纪40年代,时代对艺术家的创作主题提出了新的要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在“文艺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背景下,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现实生活。身处边境和农村地区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自然也是最佳的表现对象之一。


但彼时,艺术家更多深入西北写生,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也多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主。相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南方少数民族题材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进入到中国美术创作史的主流范畴。


2.jpg

石鲁 《古长城外》 1954年


巴蜀地区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逐渐兴起,大约在70年代左右。这一时期,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下,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帮扶,民族地区的交通、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使得画家也较容易到达民族边疆地区进行采风。巴蜀地区美术类高等院校如四川美术学院,强调“以创作带动教学”,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发现真实人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考察及收集创作素材,成为画家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必做的功课。


代表作品欣赏

(创作时间:20世纪)



3.jpg

叶浅予《大凉山之舞图》1978年


叶浅予《大凉山之舞图》以速写方式入手,作品笔简意远,耐人寻味。传统的留白背景、典型的凉山彝族服饰装扮、女跑男追、女子回首作嬉戏活泼状,男子只画出身体的一部分,而前伸的左臂即能表达出人物快速的追逐,表现了舞蹈中的彝族男女的欢快的内心。


4.jpg

戴卫《彝家姐妹》1983年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戴卫来到大凉山安宁河畔插队落户,并生活了13年。他对中国农民、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有着相当细致深入的体验和洞察。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彝家姐妹》为戴卫早期中国画作品,这一时期,戴卫创作了以凉山彝族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他的人物画,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融理性思考与感情表现于一炉, 作品中不仅显出传统的功力与自己的个性,还显示出现代的意义。


5.jpg

朱理存 《姑娘们的节日》 1982年


6.jpg

朱理存《踏歌图》1984年


朱理存的彝族系列,通过构成、道具和服饰的描绘,彝族色彩的借鉴,用笔墨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现代凉山彝族的生活气息。她融入生活,有感而发,真情流泻。除了彝族人物系列,她的其他少数民族题材作品也都因其纯真质朴之情而引发观众共鸣。


7.jpg

杜显清《北风图》1989年


《艳阳天》《瑞雪》《牧歌》《耕耘图》等均是杜显清的典范之作,作品以生动简洁的造型、大胆空灵的构图,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清新含蓄的艺术意境。为了塑造好少数民族形象,他数十次深入到川西阿坝、甘孜、大小凉山以及云南边陲体验生活。


8.png

沈道鸿《卓岗新村》1981年 成都画院藏  


沈道鸿善于用充满东方情结的线条来塑造物象形体。他喜欢用长锋羊毫,用苍茫、厚重、柔中带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和虚实关系。


虽然这些艺术家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个性,但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创作语言。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道路交通等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画家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收集创作素材,我们现在在各展览中看到的民族题材作品,也大多创作于这个时期。限于篇幅,就容小巴在下期内容中,为各位细细道来,敬请期待哦~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审/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065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