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巴蜀地域视角下的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下)

2021-03-01 10:30:1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上一期所介绍的20世纪巴蜀艺术家在中国画中的多民族题材创作,展现出各少数民族贴近自然、流露天性的文化引力。时间进入21世纪,得益于国家的发展,这种深入变得更加便捷与频繁。


这一时期,许多画家延续第一代画家的路线,同样不辞辛劳、不厌往返地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吸收,并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表征的美术作品,推进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纵深发展,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


小巴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便是21世纪以来,巴蜀地区与巴蜀画家笔下的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


绘画进入新时代,少数民族人物画更加讲究传神,力求人物个性刻画逼真生动、气韵连贯、形神兼备,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1.jpg

张士莹《阳光下的哺育》177cm×95cm 2013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张士莹先生受政府委托,以绘画形式整理西南藏族、彝族、傣族民族服饰,更为其日后人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阳光下的哺育》以大写意笔触,描绘了康藏高原哺育羊羔的劳动场景。藏女腰佩曼陀罗,神情平静慈爱,整幅画色调沉稳明快,似乎能让人直接感受高原阳光的明媚。


2.jpg

白德松《凉山的山》布本、丙烯、水墨


白德松所作的这幅《凉山的山》,其人物面部在写实基础上有变形,对衣纹的处理是写意或者是寓意。白德松用画山石云水的笔法来画人物的服饰。既有大自然赋予的的纹理,又有人体结构和动作的变化。他善施暖色,如土黄、褐灰等,色融于墨,色墨难分。并在画中着意强调两个极色:黑与白。他在黑中加入丙烯黑,在白布上加盖锌白作光和强调,大大地扩展了色彩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3.jpg

朱理存《帐篷人家》181cmx96cm 2012年


正如上期所讲,朱理存在创作的道路上追求“发现生活美,创作艺术美”。进入21世纪,她更是按照自己“在心灵上和人民接近”的要求,用细腻的感情画出了诗意盎然的工笔画作品,传达出纯真自然的民族之风。


4.jpg

万一宾《凉山春早》69cm×137cm 2010年


万一宾人物画的笔墨诗情曼妙,在淋漓的水墨中,似乎流淌出富于画意诗情的涓涓春水。画中夸张、变形的彝女形象尤显古朴、天真,背后简单几笔勾出花藤树干,润墨枯笔,一气呵成,错落有致,交头私语,神态各异,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片淳朴和宁静。画面布局有韵,人物情态有韵,枝叶交错有韵。他运笔走线分明有灵动之气,泼墨濡染俨然有阴阳之风。


5.jpg

徐恒瑜《归途》98cm×180cm 2015年


在徐恒瑜的笔下,画面大多极为纯净,很少有过多的背景。画家所要表达的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对幸福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全都通过那些貌似单纯的线条和色块所构成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而传递出来的。笔墨的抽象表现,衍化成新的线条模式,使画面有一种饱满的构成力度。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写意精神与现代美趣味,自然随意而毫不造作的画风。


6.jpg

尼玛泽仁《无极的生命》136cmx68cm 2018年


这幅《无极的生命》,画中老人发白如雪,面目慈祥,额头沟壑是岁月沧桑撒下的鲜花,弯躯如弓,手如槁木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睛若黄珠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白雪皑皑的下的房屋也老人一样坚韧不拔。尼玛泽仁的画传达出对人和自然,环境和精神的思考,在他笔下,藏民和自然是交融在一起的。


7.jpg

蒋宜勋《藏家美女》138cmx69cm 2007年


蒋宜勋凭其多年的人物画创作经验,巧妙地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把浓墨、淡墨、破墨、渍墨、焦墨、泼墨等技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在画面上,取得了淡而不薄、空灵韵致、墨色丰富、墨晕厚重的艺术表现。


8.jpg沈道鸿《康巴牧人》123cm×170cm 2007年


沈道鸿的作品饱满沉厚,有很深的色彩修养,因而能在各种高级微妙之灰色调的丰富变化中运用自如,对中国画在色彩上有所突破,达到前人未有的高度。这幅作品笔墨沉厚、凝重、雄浑、笔记利落,力遒韵雅、冲和澹逸,作品中每个人物都赋以了生命。


9.jpg

阿鸽《回家路上》纸本设色 100cm×92cm 2013 年


阿鸽是凉山彝族人,对于生她养她的凉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巴黎进修回国后,经过反复思索、学习,阿鸽全心开始国画创作,从写实性极高的精细版画创作转型到粗狂的国画写意性创作。这幅作品以大写意的手法,以人物的造型和动态,直观地传递内心的情感。


10.jpg

敬庭尧《天路小站》280cm×438cm 2007年


敬庭尧曾沉潜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海洋,他继承了文人画传统笔墨的品格,在借古开今、铸造自我的探索中,创造出雄秀兼备、风神高迈的新格局。完全以笔法、墨法、色法作为骨力支撑画面,更多地着眼于水墨人物自身的审美性质和功能。作品以线造型,线型结构只用在塑造形体的关键处,笔随心运,灵活流畅。


11.png

李江《春到凉山》


作为来自四川西部小城的女画家,李江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独特的艺术感受确立了一种清新明快的画风。画面自由、酣畅、细腻,富有诗意与激情。如果说,川西风情人物画系列表达出她精心构建的极富抒情意味的绘画语言,把一个善于张扬个性,善于传达现代人生存休验的女性情感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12.jpg

范澍宁《五彩云霞》160cm×144cm 2002年


范澍宁的国画写意人物生力弥满,诗意盎然。用线千变万化,用墨酣畅淋漓,用色沉着雅逸。作品中所有的绘画语言都不仅为自身存在,而是首先服从表现的需要,传达画家之于对象的理解。这种理解牵动着灵感,渗透了修养,映证了广博的见识,使人感受到画家独有的性格力量。


13.jpg

邓光源《守望》120cm×68cm


邓光源在基层从事美术创作四十余年,一直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他的绘画表现“人”的题材,表现时代事件的“情节”,在人物画中淡化或消失了,把生活上的细节和道具张扬起来。他竭力从接触过的少数民族中去寻觅如是表现的题材与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生活味、乡土味、酒香味、时尚味跃然纸上。


14.jpg

邓枫《春到彝寨》228cm×188cm


邓枫的作品题材,无论是市井百态还是神秘的大凉山,都是其关注现实的态度显现.对于彝族题材作品,邓枫曾坦言:“彝族绘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养分,是从敦煌壁画那里来的。”画家曾四次观摩敦煌壁画,他诧异于宗教绘画的虔诚性,也被画面的单纯朴实所打动。


15.jpg

李青稞《唐古拉风》190cm×170cm 2006年


李青稞的画作几乎都是对生活细节的高度提炼,每幅画面都能通过人物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其扎实的功底、娴熟的画面驾驭能力以及审美上的突破创新,将平常生活融入到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内容之中。这幅《唐古拉风》描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色彩明亮和谐,画家笔下线条勾勒严谨,渲染细致入微,色彩晕染层次清晰、浓淡相宜。


16.jpg

罗云《远眺》中国画 136cm×68cm 2015年


画家刻画的人物传神、生动,把绘画艺术对线的审美把握、造型能力及服饰的审美观念融为一体,通过线的长、短、强、弱、方、圆的组合,自然地流露出自身当时的心态和情感。


17.jpg

刘忠俊《古道沧桑》195cm×135cm 2019


《古道沧桑》回到生命本质、关注生命本身。画面上一幅古地图展开的无垠大地,宏伟而苍凉;一群散发着酥油和汗馊味的西藏人赶着驮茶叶土产的雄壮牦牛,风尘仆仆地从远古走来,从历史深处走来。脚步与蹄音回响,牛马伴着胡琴嘶鸣;翻越无数山川,穿过销蚀的风雨,把古道上的沧桑岁月吟颂成一首恢弘之诗。


艺术是历史的文化留痕,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打破了“文革”时期的单一化和通俗化,呈现出从语言到观念多元共存的局面。首先从形象、形式的美感突破,增强抒情性因素,减弱叙事性。其次,从风情的描绘转而挖掘民族文化深层的东西,从现实性转向精神性,通过独特的个人化体验捕捉民族心理性格与精神气质,从而提升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品格。


这些精彩的创作不仅表现于中国人物画,还依托丰富的美术材料与美术手法进行表现。在之后的内容里,小巴将从版画、油画等着眼,立足巴蜀文化视域,带大家欣赏和了解“巴蜀少数民族题材美术”这一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非常独特而重要的艺术现象。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实习编辑/吴映熹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38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