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巴社群英雅集,她是巴蜀印史上的璀璨流星(上)

2022-06-17 16:59:23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印坛的一大特色就是各地印社的纷纷成立,如杭州西泠印社、杭州乐石社、广州濠上印学社、北京冰社、长沙东池印社、上海宣和印社。印社是伴随篆刻艺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组织,同时又对篆刻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抗战时期,各地的印社活动和印人创作都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唯独大后方作为陪都的重庆不同。彼时巴蜀地区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印人,巴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巴社与各地印社相比极为独特——社员因躲避战事而汇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将各地印风带入巴蜀,又频设雅集,相互交流畅谈。

抗战胜利后,社员陆续离开巴蜀,这个成立了仅仅五、六年的社团解散,社员星散各地。巴社存在的这几年,虽然短暂得让人容易忽视,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其光芒。

●巴社印选●

1940年,高月秋(江苏南京人)与旧交曾绍杰先生(湖南湘乡人)在巴蜀同好中发起并创建了继西泠印社之后极具水准的印学沙龙——巴社,并倡导印学、切磋印艺。

1943年春,由高月秋先生收集整理巴社成员每人十印,结集出版《巴社印选》一册,为石印原拓线装本,内页书口上端署社员“某某篆刻”,下端署“江浦延鸿馆辑”,每页钤拓印一方。据谢梅奴先生致张双锡先生函中称《巴社印选》共拓了一百部,乔大壮先生为《巴社印选》作序。

《巴社印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都南京后,社员四散,各奔前程,失去联系”(谢梅奴语),巴社随停止了活动。这五、六年间,巴社在巴蜀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印坛上亦留下了印记。

●巴社雅集●

在1989年巴社社员谢梅奴的信件中,他这样回忆巴社的雅集活动:
“巴社组成后每周在高之像馆或徐之紫泥山馆或我家(在时我在军委会办公厅秘书处任中校科员,就住在林森路军委会右侧的青年里,住处较宽大)相聚,各出作品或所得文物互谈看法,尽欢而散。每月则相聚于酒楼,会餐一次,曾负责定菜,因系老饕故也。会餐均有一对夫妇长期参加。”

●巴社印人(上)●

根据王建磊在《巴社研究》中的考证,巴社成员共有八位,分别是高月秋、徐文镜、陈敬先、谢梅奴、曾绍杰、蒋维崧、黄笑芸、朱景源。参与印社活动、与社员来往密切的文化界人士众多,包括乔大壮、唐醉石、陆以洪、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沙孟海、易均室等人。


高月秋

高明(1900-1977),字月秋,南京浦镇南门人,斋号延鸿馆。高月秋兄弟几人摄影及着色技艺很高,在业内颇有知名度。在重庆,高月秋在重庆经营美伦照相馆,这也是巴社相聚进行雅集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高月秋虽身在商界,但嗜好文艺,时抗战前乔大壮先生应徐悲鸿之请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讲授书法篆刻课时,经友人推荐,高月秋即拜乔大壮先生为师,研习篆刻。

高氏三兄弟均酷爱书法篆刻,并喜收藏,与民国间大多书画家皆有交往。其兄高华先生系京剧名票,其弟高岭梅先生(香港梅云堂主人)与张大千友善,三兄弟与张大干交谊早巳为书画、收藏界所津津乐道,张大千的一幅《红衣罗汉》画就是在四十年代送给高月秋先生的。

张大千 《红衣罗兰图》
款识:甲申十一月敬造尊者相一区。奉为月秋二兄供养。蜀郡张大千爰。

高月秋擅制印泥,其研制的“月秋印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即已闻名印坛。徐悲鸿先生称其:“高月秋先生以名印人而精制印泥,所制殆为今日中国之冠。”

高月秋先生的篆刻具有爽朗清峻、明快秀美的风格,章法平正、结字精工、线条精确、刚柔相济,得乃师乔大壮先生真传。从高月秋先生所刻印章来看,其印章风格面貌多样,形式上包括古玺、汉印、细朱文等,结字上还偶尔采用不常见的古文字,颇有趣味。

高月秋 草圣吾庐

“草圣吾庐”是高月秋为高二适先生所刻的一方古玺印,线条遒劲、章法空灵,残破得当,得缶翁神味,可窥高月秋先生的印章用功于吴昌硕颇多。此印右上角的缺省,应是有意而为的,而“吾”字的借边,亦是印家妙造的手段,高月秋先生用此法可谓得心应手。

 高月秋 延鸿馆主

与此相反的是“延鸿馆主”印,则继承了乔大壮清爽的风格,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此两印风格面貌一致,延鸿馆是高月秋先生的斋号,此印取法先秦古玺,章法清秀疏朗,结字飘逸流畅,“延”、“馆”两字仰俯穿插,“鸿”字极有象形味道,使印面在灵动中又相互有依靠。印面干净、不加修饰、不用残破,深得乔大壮先生神髓。

高月秋 金陵人家

“金陵人家”是阔边细文,印结字直取先秦金文,“金陵”二字稳重、“人家”二字则灵动活泼,其中“人”和“家”与“延鸿馆主”中的“鸿”字的变形有异曲同工之妙。


“丁国年”、“赵元年”两印结字则直取古玺文字,并有变化,如两个“年”字结构就有所不同。

徐文镜

徐文镜(1895—1975),别署镜斋,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百口井人。其兄徐元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琴音乐家。兄弟二人均为浙派古琴大师,并称“徐氏双杰”。

徐文镜琴、棋、书、画,金石文字、篆刻学等均造诣甚深。尤擅篆刻,亦善制印泥,称“紫泥山馆印泥”,为当代绝品,其制作的朱砂印泥,一代文豪郭沫若见之,赞叹不已。至今仍被书画家们视为珍品。



陈敬先

陈敬先(1898—1952),武昌人,堂号为凿山骨斋,青年时期经黄松涛介绍,拜著名篆刻家盛了厂为师,早年在汉上印坛已富声名。武汉沦陷前避祸重庆,又受教于著名篆刻家乔大壮先生。

抗战胜利后,陈敬先返乡继续从事篆刻创作。一生经历坎坷的陈敬先,晚年醉心印艺,在汉上鬻印为生,自足为乐,淡泊名利。《巴社印选》中,“百年苦寂”“祖遭洪杨之变,孙逢抗倭之期,两代孤孀,百年艰苦”“幼为孤儿,少习货殖,壮挟末艺,老作游民”等几枚印作应是其漂泊动荡生活中,于世事变化处然不惊心态之佐证。

陈敬先 沙羡陈氏

“沙羡陈氏”,沙羡古县名,西汉置,今湖北武昌西金口。

陈敬先 凿山骨斋

“凿山骨斋”是陈敬先的斋名,也是鬻字卖印的店名。取自周亮工《印人传》中“粱千秋妾,工摹小印,或以大者往,辄怒曰:要侬凿山骨耶?”



陈敬先命运多舛,“幼为孤儿,少习货殖,壮挟末艺,老作游民”“祖遭洪杨之变,孙逢抗倭之期,两代孤孀,百年艰苦”“百年苦寂”“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故乡沦后所存书画”“长乐我净”等印可以看出陈敬先的人生状态。


谢梅奴

谢梅奴(1913—1991),原名翰华,别署兴兰堂、三不堂。湖南长沙市人。谢梅奴抗战前拜篆刻大师唐醉石为师。抗战爆发后辗转至重庆,任职军委会办公厅秘书处。

谢梅奴的篆刻初从秦玺汉印入手,得汉印混穆清韵之精髓后,旁设瓦当钱币,向新浙派的代表唐醉石学习切刀意趣,又能将晚清印坛名宿黄牧甫以冲带涩的刀法融于己意,在印面的方圆变化上形成自身浑穆劲健而不失秀逸的艺术风格。

谢梅奴 犹有梅花是故人

谢梅奴原名谢翰华,因喜爱梅花之气节,遂改名梅奴。“犹有梅花是故人”一印布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线条清逸劲健。




“谢翰华印”“殷勤理旧狂”于平正中见洒脱。“夫容馆”“梅奴学篆”得黄牧甫走刀趣味。“梅庐所藏印谱”明显受王福庵印风影响,与同是巴社社员的黄笑芸相类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隶书入印,通过界格的处理来协调印面。“平生有债都尝遍,但欠梅花数首诗”印外求印而达到了入印文字风格的统一。

图片

关于巴社,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高秋月、谢梅奴、徐文镜、陈敬先四人。尚有曾绍杰、蒋维崧、黄笑芸、朱景源四位未介绍,容小巴近期继续补充“巴社”系列第二部分内容。抗战时期,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印界人士相互切磋,印艺精进,彼时在渝文艺界人士的印章多出自巴社成员之手。据现有资料,巴社既没有社长,也没有社章。乔大壮和陈敬先均曾刻“聚星堂”印,群英荟萃,或可作为巴社的别称。

本文资料参考:
王建磊:《巴社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
心斋:《影印苏渝——南京印人高月秋先生摄影、篆刻艺术》。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审/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1条评论

提交

rw1654431173 2022-06-05 20:19:07

主编,您好! 我是高月秋外孙。首先感谢还有人能记得他老人家。在2020年,母亲与我编收了我外公的印谱,并印制成册。以纪念外公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因而文中我外公生卒年月有误,应为1900-1977。同时我外公行二,上有一兄長,高华为三,高嶺梅行四。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8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