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人物】辛亥志士中的巴蜀书法家(1)——《蜀学报》主笔吴之英

2021-04-30 13:43:47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成都市人民公园内西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碑塔,碑塔四面以不同字体书写十个大字“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就是1911年四川人民引以为豪的“保路运动”的历史见证。这场运动被朱德誉为“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在巴蜀的近现代书法艺术史上,由辛亥志士构成的书法艺术家群体占有重要的一页。无论是在“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上留下墨迹的赵熙、颜楷、吴之英、张学潮,还是蒲殿俊、向楚、谢无量、公孙长子等人,对他们的研究是书学理论重要的内容。关于这一时期的巴蜀书法家,此前小巴就介绍过“五老七贤”之首赵熙、“孩儿体”谢无量。今天我们再介绍其中一位,也是“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题字者之一——吴之英。

1

“尊经四杰”

“伯兮朅兮,邦之杰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1857年,吴之英出生在四川名山一户书香门第,长辈取《诗经·卫风》中所蕴含的意思,给他取字“伯朅”。吴之英自幼跟随爷爷读书习字,学习经史古文。1871年,雅州府试开考,吴之英在考试中一举夺得头魁。

吴之英小楷《仪礼奭固》书稿

1875年春,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工部侍郎、四川宜宾兴文人薛焕联络官绅,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学政张之洞请求建立全省最高官办学府“尊经书院”,这也是四川大学的前身。尊经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四川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名人。例如,戊戌六君子一的杨锐、晚清经学大师廖平、四川维新变法核心人物宋育仁、领袖群伦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大人物吴玉章、张澜、罗伦、蒲殿俊,以及清代四川唯一的一个状元、曾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和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骆成骧等。

尊经书院建成时,在全省挑选府县的高才生百人进学,17岁的吴之英以茂才选进成都尊经书院学习。吴之英博览群书,不仅对传统国学的经史词章有较深的造诣,并尤其精于《周礼》《仪礼》《仪记》,与绵竹县的杨锐、井研县的廖平、富顺县的宋育仁一起脱颖而出,并被人称为“尊经四杰”。

2

《蜀学报》主笔

1898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东西方列强对清朝帝国虎视眈眈之际:沙俄占旅顺,日本吞台湾,德国索去胶州,法国窥视两广,清朝帝国国势日益不振。此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的维新变法,开始蓬勃兴起。《蜀学报》便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刊物。

《蜀学报》封面

《蜀学报》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近代由成都地区出版、发行的最早一份报纸,于1898年由时任尊经书院院长的宋育仁创办发行,吴之英任主笔,廖平任总纂。吴之英在担任《蜀学报》主笔后,连续写作发表了《蜀学报初开述议》《蜀学讲义》《政要论》《矿议》《救弱当用法家论》《法家善复古说》等一批直接针对清廷政治、经济时弊的文章。在宋育仁、吴之英等爱国维新志士的不懈努力下,四川形成了维新变法的热潮。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变法改革之举激荡人心,促进了清朝四川省人民的思想解放和觉醒。

《蜀学报》关于美国潜艇的报道


《蜀学报》关于意大利和德国人制造电器的报道


《蜀学报》有关化学的报道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下旨废止一切新政。一心想要变法的光绪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杀,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蜀学报》也被查禁停办。

3

“通儒硕学”著述等身

除了是才华横溢的名山茂才、以笔为矛的维新志士,吴之英还是一代教育家、蜀学大家。

吴之英在讲堂上充分展现出他的横溢才学,不仅是传道授业的经师,更是学生们眼中有着良好师德的典范人物。吴之英的弟子、近代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结联评价说:“自王伍以还,为人范、为经师,试问天下几大老;后杨(雄)马(司马相如)而起,有文章、有道德,算来今日一名山”,极力推崇吴之英的学问和人品。

1913年,吴之英因体弱多病,辞去国学院院正职务。临行前慷慨解囊,捐献了薪金九百元(大洋)资助学院办学。回到家乡名山后,吴之英倡导开办名山新学,又以多病之躯担任县教育会会长和本县第一任高等小学堂校长,1918年卒于任上。由于吴之英对名山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1年,当时的四川省主席刘湘专门派人送来一块“通儒硕学”金字匾予以褒奖表彰。

如今“通儒硕学”匾额仍然完好地挂在吴之英故居门楣之上

据相关档案资料记载,吴之英一生著述颇丰。他不仅是古典蜀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9部有研究著作,更是古典蜀学的“终结者”,在新学兴起和传统国学之间,见证了它们交替性的变革,并给古典蜀学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吴之英著有《寿栎庐丛书》73卷,遗稿54册。《续修四库全书》吴之英就有3部作品入选。吴之英穷30年学问著《仪礼奭固》,在其序言中写道:“礼可为国,天理人情今犹古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吴之英著作

4

书法赏析

吴之英在书法创作中,善于以篆、隶、楷相结合的手法,使其字的空间构成开张雄浑的气势,在传统功力强厚的基础上显现出他继承与创新的非凡才能。他在35岁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其书作融北碑南帖为一体,将钟鼎文、汉隶、魏碑及行草书融为一体,极具特色。

“戊戌政变”后,《蜀学报》随即遭禁。报纸被迫停刊后,吴之英便离开成都,回到了名山车岭老家。吴之英把他名山的栖身寓所题作“寿栎庐”,取《庄子》“无为有为”的思想,将自己比喻成一棵普通的栎树,因为“非用材”而得以苟全性命于世。

吴之英题写《寿栎庐》

杨锐等人被杀的消息传来后,吴之英十分悲痛。他专门写了长诗和挽联,哭杨锐、悼杨锐,高度赞扬“戊戌六君子”。

吴之英《哭杨锐》诗稿(一)


吴之英《哭杨锐》诗稿(二)


吴之英《哭杨锐》诗稿(三)


吴之英《哭杨锐》诗稿(四)

1913年,“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成后,吴之英被推荐在碑上题字。他很快就把字写好并托人送到成都,对于送来的500两银子“润笔酬劳费”,吴之英却分文不肯收取。

如今,这座丰碑在成都人民公园已经矗立上百年。“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东面所题,初看率意不羁,实则匠心独运。如“亥”字末点变为稳健有力的一捺,“路”字反捺与“死”字的变形、勾的处理进行呼应,“事”字的竖勾变为端直而圆厚有力的一竖,这些书写处理方式都很见艺术匠心,其风格既有隶书的质朴,也有篆籀书法的雄强和魏碑的凝练,体现了一种质朴刚正的精神。

此碑四面书法未作署名,网络资料各说纷纭,有说吴之英所题为东面,也有说是南面。本文按人民公园碑座下说明中“碑身的四方题字,自东向北,分别为吴伯朅、颜楷、赵熙、张夔阶同文异书”,东面碑文为吴之英所题。

2013年4月,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出土四川尊经书院石碑,上面刻着50个学生的姓名、学号、年龄、籍贯等信息,他们分布于泸州、仁寿、华阳、南充、彭县、犍为等川内各地。这块刻立于1885年的“四川尊经书院举贡题名碑”,是为了表彰这些举贡的书生,石碑就是当时书院的“光荣榜”,由当时任书院院长的王闿运记录、吴之英书写碑文。



尊经书院石碑拓片

本文资料来源于:
[1]罗光德:《爱国学者蜀学大师吴之英》,《雅安日报》;
[2]王兴国:《书写者探寻"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先锋》2017年09期。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审/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28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