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欣赏】历代画家笔下的端午节与端午民俗文化的传承!

2021-06-15 10:03:2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天中节”即端午节,九百年前,苏轼写下这篇关于端午节的诗篇,以屈原自况,意蕴深远,令人感叹。虽时隔九百余年,但诗中“虎符缠臂”、挂艾草、放纸鸢、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传承了下来,读起依旧熟悉。

又是一年端午,小巴今天就带领大家在画中领略端阳民俗文化。


龙舟竞渡庆端午

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恰逢雨天,当人们得知打捞贤臣屈大夫时,湖面上的小舟纷纷汇集,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唐 李昭道 《龙舟竞渡图》

唐代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画中的情景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画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远景为青绿的山峦。画面中,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北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描绘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端午节在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

元代吴廷晖《龙舟夺标》画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主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子内有许多女侍环侍着一名贵人,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于其间,场面十分热闹。画中线条有如游丝般的细致柔和,人物精密生动,龙舟工整华丽。

元 郑重 《龙舟竞渡图》

元代郑重的《龙舟竞渡图》描绘的情景正是端午时节,中国南方地区的湖区景象。画面采用马远一角式构图,观看赛龙舟的老少人等集中在画面右下角的岸边,掩映于湖光树石之间,亦有人骑于树干枝头,以便获取更好的观赛角度。而画面大量的留白则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湖面,湖上四只龙舟、一只凤舟正在挥桨竞渡。远山若隐若现。

古代“卫生防疫保健节”

在古代,五月俗称“恶月”“毒月”,五日又称“恶日”“毒日”。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这是人们最忌讳的。所以,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蒲草、艾叶,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从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食俗来看,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医药卫生和养生保健内容,堪称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保健节”。

明 陆治 《端阳即景图》

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陆治亲手所植花木的芳姿。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故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整幅画景物前后衬托,错落有致,表现了端阳时节的江南风情。

明末清初 王时敏《端午图轴》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的《端午图》描绘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蔷薇等几种初夏的时令花卉。该图所绘花卉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表现了吉祥喜庆的意境。

清 郎世宁《午瑞图轴》

清代意大利籍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午瑞图》,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

清 任颐 《端午图》

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端午图》素朴清雅,以直立的艾草、菖蒲、蜀葵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地面上摆放的枇杷、蒜头为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

古人在端午节除了用草药“驱毒”外,还收集一些可入药的小动物或昆虫。如民间有端午捕蟾之俗。这天,人们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蟾蜍,然后向其嘴里吹进一锭墨,将蛤蟆带回家,悬挂在屋梁上、或其他背荫的地方,慢慢晾干,做成“蛤蟆锭”,具有消肿、清热、解毒功效。起腮腺炎可用蛤蟆皮贴于患处,身上长肿痈疙瘩,涂抹上一些研成末的蛤蟆锭,渐渐会消肿祛炎。


清 余樨 《端阳景图》

清代画家余樨所绘的《端阳景图》的上方有两只飞行的昆虫,好多人认为是蜻蜓,其实是和蜻蜓相似的豆娘。江南一带的妇女有端午节佩戴豆娘头饰的风俗,以起到驱邪辟疫之作用。此图以挺秀细润的笔法,将菖蒲、蜀葵、豆娘、蟾蜍和青蛙等动植物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在日丽水暖的郊外,野花竞相绽放,各种植物蓬勃生长,青蛙、蟾蜍和豆娘等动物在明媚的阳光中跳跃、飞翔,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端午美食合集

如果要说端午节“吃货”,这些画家们可谓当仁不让,粽子、枇杷、咸鸭蛋、雄黄酒……端午在他们的笔下妥妥地变成了“美食节”。

齐白石 《五日吉祥图》


“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齐白石《端午》

一两棵艾叶、菖蒲、三两粽子,那几笔浓破淡的棕绳瞬间激活了画面,凸现出白石老人节日的欢愉及对生活的热情。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此幅《端午美味图》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

齐白石 《端午》

一盘红樱桃、两个粽子,巧妙点出作品的主题。凸现出老人节日的欢愉及生活的热情,诗一般隽永感人。最精彩处当属散落盘外的三粒樱桃及右上角的款识,一下子将画面平正的布局激活了。

齐白石 《端午咸鸭蛋》

《端午咸鸭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动之感,因为这蛋心色彩浓艳明快,红得诱人。而那画中种种食物餐具,包括那只小强的姿态,又是那么灵动接地气,老家饭桌上不就是这个随性的样子么。


张大千 《五瑞图》

《五瑞图》为张大千旧画重绘之作,癸亥(1923)仿石涛清新俊逸画风,书法遒劲中稍显稚嫩,但不难看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能力。1948年重画枇杷、大蒜,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相得益彰。

吴昌硕 《端午佳果》

吴昌硕用精妙的笔墨描绘端午风情,精美典雅,苍润大气,朴厚古茂,彰显着端午节庆的隆重与美好。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辑/李睿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8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