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美术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浅谈】乡村美学从哪儿来?

2021-07-14 11:14:06   文章来源:网络

这里原本是三宗破旧的危房,不过,今天,这里却成了村落的一道亮丽新景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宝盖镇坑东村经过半年多的精心雕琢,进村大道旁三宗危房华丽变身,成为村落的一道新景观。




中国传统文化,根在农村。乡村振兴,包括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前者是宏观层面的文化支撑;后者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标准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乡村建设进入空前繁荣阶段,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火热态势。笔者认为,相比沉迷于欣欣向荣的盛况,我们更应该警惕“乡村振兴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和空洞化”。所谓同质化和空洞化,大抵指的是与本土特色文化不相融的千篇一律“大搞建设”,和欠缺文化美感的建筑物“堆砌工程”。




我们需要承认,就当下的现状而言,普遍来说乡村的整体环境还比不上城市。但是,并不意味着乡村的环境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恰恰相反,乡村环境的多样性给予了文创更多的空间和潜力。从前期规划来看,乡村建设中保留乡村特色是一条基本准则,这也为“民俗乡愁”“吾乡吾土”的情感联结守住了最后的底线;从建设成本来看,推翻乡村现有的“破败不堪”另起炉灶搞建设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修旧如旧”“废物利用”方是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以石狮为例,近年来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微景观、微墙绘、微文化馆等层出不穷,事实上也证明这些景观深得村民喜爱。尤其是漂洋过海的华侨以及外出打拼的游子,每每看到这些充满家乡熟悉味道的文化景观,内心的乡愁浓情油然而生。我们不妨将这些固化在乡村的文化景观看作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展现,对内凝聚村民的乡情,对外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笔者认为,乡村美学并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更多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自我认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好群众的生活工作为导向,即是乡村美学最大的来源。乡村美学可以是乡村路边的墙绘,可以是村中的民俗风情,可以是乡情邻里的融洽,更可以是根植于村民内心中对家乡的热爱。


文:杨德华

图片:网络

整理:彭彪

出品:中华美网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28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