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单 > 详情

【中华美网·清单】非遗清单之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2021-07-30 14:25:12   文章来源:非遗百科

简介: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湖南省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20世纪中叶,不同路子的花鼓戏因频繁的艺术交流而逐渐合流,舞台语言向长沙官话统一,形成较完备的长沙花鼓戏剧种。长沙花鼓戏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约200余支,其传统剧目多以表演“两小”(小旦、小丑)和“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创作演出的《喜脉案》《乡里警察》《作田汉子也风流》等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详情
长沙花鼓戏的内容和表演形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民歌和民间歌舞,是在丑、旦歌舞演唱的“对子花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长沙花鼓戏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两小戏”阶段、“三小戏”阶段以及“多行当本戏”阶段。
“两小戏”阶段是长沙花鼓戏的雏形,在这个阶段,长沙花鼓戏的演出形式是半职业、季节性的草台班,行当为小丑、小旦,剧目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如《看镜》《扯笋》《扯萝卜菜》等。
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为长沙花鼓戏发展的“三小戏”阶段,这一阶段在花鼓戏的发展史上是较有特点的一个阶段。脚色的发展,声腔的确立,是这个剧种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三小戏阶段,剧目增多,故事多属反映士农工商生活,没有帝王将相,主要的演出形式是半台班。西湖的得胜班就是长沙花鼓戏中规模较大、坚持时间较长的“半湘半花”的班社。受湘剧艺术的影响,三小戏的发展,表现为题材的不断扩大,声腔出完善及伴奏音乐的丰富,大量的锣鼓点及伴奏曲牌被吸收。
清代同治年间以后长沙花鼓戏专业性班社出现,其诸声腔得到综合发展。四季班成立较早的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义和班(本家赵少丰)。更多的专业班社大多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并逐渐走向城市。“多行当本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增加了生、净等表演行当,剧目也从原来以小戏或折子戏为主逐渐演变成演出完整故事。在这个阶段,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得到了完善,角色、行当和剧目进一步扩大,逐渐走向了成熟。
长沙花鼓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集中了各路花鼓在艺术上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西湖班、益阳班、宁乡班、湘潭班、浏阳班常到长沙演出,长沙艺人亦外出搭班演戏,这便促进了长沙花鼓戏与各路花鼓的艺术合流,经过不断的交流,长沙花鼓戏吸收了各路花鼓的精萃而不断发展。
20世纪50年代,长沙花鼓戏艺人和文艺工作者对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理,经过整理之后,舞台上出现了一批内容健康、艺术上较完美的戏,如《刘海砍樵》《南庄收租》《讨学钱》等等,同时花鼓戏艺人也用花鼓戏形式编演了一些现代剧目,如《田寡妇看瓜》《双送粮》《好军属》《祥林嫂》《三里湾》等。1953年,以新文艺工作者为主体的湖南花鼓戏剧团成立,1959年,湖南花鼓戏剧团扩大建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与实验,长沙花鼓戏逐渐改变了历史故貌而更加趋于成熟。
20世纪60年代是长沙花鼓戏发展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湖南省有长沙花鼓戏剧团三十多个。1960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了花鼓科,集中一批名艺人任教,以教授长沙花鼓戏为主,学生毕业分配到剧团,成为革新花鼓戏艺术的生力军。更多的新文艺工作者进入剧团或同艺人合作,学习传统,研究传统,大胆创新。收集大量的音乐、表演资料及传统剧本,出版了《湖南花鼓戏音乐》、《长沙花鼓戏音乐》等专集。1962年,湖南省文化局与湘潭地区联合对长沙花鼓戏的源流、沿革、剧目、音乐、脚色、表演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湘潭专署文教局编辑出版了《湘潭地区花鼓戏资料》一书。湖南省戏曲工作室还把多年来各剧团(院)创编的优秀唱段,编印成《新腔选》两册。这一时期创作、改编的剧目有《我的一家》《山乡巨变》《真的对不住》《菊花石》,以及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的现代小戏《补锅》《打铜锣》,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有《刘海戏金蟾》《八百里洞庭》《小槐荫》《访友》《送友》《芦林会》《游春》等。
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长沙花鼓戏现代戏创作得到大丰收,其代表性剧目有《牛多喜坐轿》《碧螺情》《八晶官》《啼笑姻缘》等,现代戏的编演,促进了长沙花鼓戏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全面变革与提高。 
经过不断的发展,长沙花鼓戏已经成为一个多声腔综合发展、曲调联缀与板式变化相结合,艺术上更为成熟,表现力更为丰富的戏曲剧种,也是湖南地方戏中剧团最多的一个剧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88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