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法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文旅】重走古蜀文明之路丨宝墩遗址,天府之国的农业雏形

2021-10-12 12:00:58   文章来源:红星新闻


三星堆考古发掘持续上新,不断吸引公众目光的同时,金沙遗址发现20年纪念活动,又引来国内外权威专家学术争鸣:神秘的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在古蜀文明之路上如何交集与传承?高山古城遗址、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船棺遗址……这些星落棋布在成都平原的史前古迹,构成了怎样一幅璀璨的古蜀文明画面?

红星新闻文化频道联合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特别策划推出“重走古蜀文明之路”系列报道,邀请考古发掘亲历者、文博专家,重新走近这些遗址,解读灿烂古蜀文明在成都平原的发展,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做出的贡献。

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碎片

宝墩遗址

精准定位: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王林盘

距今时间:约4500年

遗址简介: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特邀专家:唐淼 宝墩遗址工作站副站长




在大片的田野之间,伫立着几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这是集考古修复、整理研究、展示利用、文物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宝墩遗址工作站。

8年前,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唐淼来到这里,参与了宝墩遗址的发掘、研究等工作。他每天早上从成都出发前往宝墩遗址,开车仅需1个小时。

站在宝墩遗址外围,唐淼用手指圈出远处两块隆起的土坡,“那是宝墩遗址的城墙,如果要了解这里,就要从这块城墙说起。”

唐淼

宝墩遗址是怎样发现的?解密它的前世今生

当地人口中的孟获城

“宝墩文化”这样被命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常常会在耕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陶器、石器等器物。结合该地地表“直角转角”的土埂形态,当地人传说“这里或许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所以称之为孟获城”。

时间流转到二十世纪50年代,四川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来到此地开展工作,发现存在汉代墓葬打破城墙的情况。那时他们便推测:这是战国至汉代的城址遗存。

直到1995年,成都考古工作队对该城墙进行了第一次解剖工作,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很多灰白陶,这样的灰白陶在三星堆遗址的最下层曾被发现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家们突然意识到,这一城墙或许远远超过了曾经的认识,它可能根本就不是汉代的城址。

经考古研究,这里应该是距今4500年前的一座史前城址,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这时,考古队员们突然反应过来一个事儿,或许成都平原发现的很多汉代城址,都可能属于这一时期。”唐淼说。

随后,在成都平原先后发现了郫县古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崇州双河古城遗址、崇州紫竹古城遗址、大邑盐店古城遗址、大邑高山古城遗址等,这八座遗址被称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其中,以宝墩古城遗址为最,因为它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而八座古城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后延续,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宝墩遗址出土文物

等水稻收成后才能发掘

每年都有新的发掘成果

对宝墩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工作在1996年。通过碳十四(C14)测年,专家们确认了它的年代为距今约4500年,并确认了宝墩遗址的文化面貌。

“那次的考古发掘,因金沙遗址的出现,更多的考古人员前往金沙遗址开启了抢救性发掘,对宝墩遗址的考古采取了中途暂停。”唐淼说。从2009年起,为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开展,作为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考古人员每年都会开展宝墩遗址的发掘工作,每年都会有新的发掘成果。

不过,每年的发掘时间都是从10月到次年4月。宝墩遗址和旁边的农田,被小碎石路隔开,走在这条路上,唐淼说,“这里农田土壤很肥沃,每年5月到9月,种植水稻,地下水位较高,无法进行考古发掘。只有等水稻收成之后,才能开启新一年的发掘。”

“如今,我们对宝墩文化的来源、年代、形成、发展,包括宝墩时期人群的一种居住模式和生业形态,有了更多认识。”唐淼说,考古的终极目标是透物见人,也就是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同样,对于宝墩文化的认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器物到文化的认知,从聚落到社会的认知,如今宝墩文化考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能够向世人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工作人员整理文物碎片

对成都人来说,宝墩遗址到底有多重要?

它是古蜀文明的起源

奠定天府之国的农业基础

宝墩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成都平原发展的空白。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之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在环境闭塞、文献记载匮乏的成都平原,出现如此辉煌的青铜文化?答案就在宝墩文化——由八座遗址组成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告诉世人,在三星堆文化之前还存在另一个文化阶段,这一阶段孕育了成都平原的青铜文明。

要想寻找古蜀文明的源头,也在宝墩文化。“如果我们用‘人’来比喻,宝墩文化相当人0至20岁的阶段,你也许不能去期待它能创造出多么璀璨绚烂的物品,但它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最基础、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唐淼说,也许现在看起来,整个宝墩文化没有三星堆、金沙时期的文化那么灿烂,但是它所展示的是整个古蜀人在成都平原适应、学习、发展壮大最基础的过程。

宝墩遗址古蜀水稻田层面航拍图(资料图)

“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天府田园画卷是如何绘就的?或许也可以从宝墩遗址中寻找答案。今年6月,宝墩遗址公布了最新发掘成果,在该遗址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水稻田遗迹,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也是长江上游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长江上游和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水稻田的发现,直接证明宝墩时期的古蜀先民已经开启了水稻种植技术,这也奠定了整个古蜀文明,乃至于天府之国的生业基础。”唐淼感慨道,“从一点点、一步步、一块块的信息被我们发掘提取出来,到如今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宝墩文化,展现成都平原史前阶段的缩影,讲述那一段没有文献记录的历史。这是我们每个考古人努力的结果。”

展陈器物

陈列馆即将建成

向大众展示独特风采

位于成都新津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宝墩古城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走入即将建设完成的“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陈列馆,宝墩时期的文物安静地躺在里面,多媒体互动显示屏、投影设备,古蜀人民生活展示区等,都在等待游客的探索。从遗址到文物,从修复到展陈,宝墩文化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的面纱,向大众展示属于它独特的风采。

站在陈列馆內,唐淼的内心很有感触,“宝墩文化发现之前,成都平原并没有被纳入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之中,随着宝墩遗址、宝墩文化的发现,让整个成都平原被纳入了‘多元’的集群里,成为了其中一‘元’。”这对于探索距今5000到4000年中华文明起源长江上游的地区,填补了非常重要的空白。


中华美网编辑/匡德胜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055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