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非遗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格萨尔石刻:石头上的藏族传说

2020-05-26 10:57:14   文章来源:“巴蜀画派”微信公众号


在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名单中,有这么一项传统美术——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是基于格萨尔王的故事进行的石刻艺术创作,也是格萨尔文化流传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里所提到“格萨尔”,是一部西藏的经典史诗,藏族人民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01


格萨尔王的故事


首先小巴简单介绍下这部藏族的经典长诗。


《格萨尔王传》包罗三界、总揽神佛。史诗的主人公格萨尔既“征服有形的敌人”,又“调伏无形的鬼怪”,因此,史诗的内容虚实并存、真假变幻。这部长诗讲述了从格萨尔作为天神之子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终返归天界的故事。


格萨尔王雕像


听上去是不是很刺激?


早期的格萨尔王的故事,由杰出的说唱艺人口头传唱。依靠这些杰出的说唱艺人,史诗得以流传千年。


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原始内核, 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02


如何制作格萨尔石刻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 


色达县



格萨尔彩绘石刻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包括采选石料、构图、刻制、上色等工序。



采选石料



色达县境内有丰富的天然页岩资源,艺人一般就地采选石质相对坚硬、板体形状好的天然石板作石刻原材料。但随着当地页岩资源的减少,现在需要到道孚八美和康定塔公,甚至更远的地方去采购石刻用石材。


天然页岩



石材共分为三等,艺人一般会根据不同的材质,来确定所选石材用于刻字、刻佛或者刻普通图案。石板选好后,还要对其进行“泡制”,一般都是挖一个土坑,把石板放在坑里,然后盖上一层土,再洒上水,“浸泡”六、七天后,石板就“制”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石材硬度适中,刻制时不发生爆裂现象,确保线条更加流畅。


刻字的格萨尔石刻



构图



经过第一道工序后,将石板打磨平顺,然后在石板上进行构图。


构图一般分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板材的大小和人物构思,进行画面定位;二是用描笔依照已经勾勒出的画面大致轮廓,进行准确的线描。



刻制



构图、线描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刻制了。艺人一般采取立刻、刮刻等方式,依照精描的构图进行雕刻。



刻一幅一米高、八十公分宽的作品,一般用时在一个月以上。在格萨尔彩绘石刻中,最理想的尺寸就是一米高、八十公分宽。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很不容易找到这么大、又适合石刻的石板。



上色



图案刻制完成后,就要进行洗石。以前是用牛粪充当洗涤剂进行清洗,现在则直接用洗洁精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将石板凉干,就可以上色了。


彩绘石刻的颜料以前都是从印度进口的,现在也开始使用藏画颜料或广告颜料。上色笔原来是用马尾自制,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的毛笔。在上色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先将已刻制完毕的刻石画面通刷一道白色颜料,称之为基色。基色干定后便开始着色。



该道工序有两大特点,首先是遵循藏族绘画的基本规范,多使用红、黄、蓝、白、黑、绿六种色,一般不使用中间色。二是要忠实于《格萨尔王传》以及其他经书、传说中对于对应人物、器具、场景的具体描述进行进行严格的“还原式着色”。


一幅一米高、八十公分宽的石刻,一般上色耗费的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左右。完成上色后,大多还需要在石刻表面涂上一层清漆,这道工序既有保护石刻的作用,还可以使画面历久弥新。


03


作为非遗的格萨尔石刻


2002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格萨尔彩绘石刻相继公诸于世,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它不仅为格萨尔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方式,而且填补了格萨尔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 



岭·格萨尔王彩绘石刻


格萨尔彩绘石刻长期露天放置,因高原严寒的侵袭和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自然损坏,20世纪60年代又遭到近乎毁灭性的人为破坏,有关刻绘技艺基本失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阿亚喇嘛的发起和组织下,格萨尔彩绘石刻的技艺才薪火复燃。


凿刻格萨尔画像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且挣钱不多,多的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有时一个月只能挣几百元。年轻一点的都愿意出去打工挣钱。


珠牡王妃彩绘石刻


同时,由于格萨尔彩绘对艺人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石刻艺人基本都是农牧民或寺庙僧人,业余从事彩绘石刻,“有艺不精”,“学而不成”,其中还有一些艺人放弃这门手艺改从他业,因此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面临着传人青黄不接的局面,亟需扶持、保护(编辑:李思家)


阿坝州的格萨尔石刻群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5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