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非遗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单 > 详情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2021-03-30 10:06:50   文章来源:国族非遗网

自贡井盐:自贡井盐

自贡井盐:自贡井盐

详情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是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1041—1048年(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800多年。《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等著作皆称其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与大英县相比,自贡的井盐开采更是规模宏大,遐迩闻名。

“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其实就是顿钻技艺,也叫冲击式钻井技艺,是指人们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一种钻井技术,是古代四川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

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计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累计生产了8千万吨食盐,如果用这些食盐砌墙,可以绕地球4圈。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位于大安区扇子坝,20世纪90年代已拆除),蔚为壮观。当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

被誉为中国盐都的自贡市是冲击式顿锉钻凿技术的发源地,这一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育期、宋代卓筒井的转型期、明代至清代小口深井的成熟期等发展阶段。

自贡的井盐生产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井盐钻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挖掘井、顿钻凿井和现代钻井三个时期。

一是起源于公元76~88年(东汉章帝时期)的人工挖掘; 二是1041~1048年(北宋庆历年间),四川省当地劳动人民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千计的卓筒井,使钻井技术从人工挖掘发展为机械钻井,即绳索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它开创了世界现代钻井技术的先河。至1835年(清代道光年间),开凿出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标志着古代井盐钻井技术的成熟。

卓筒井是一种井眼“如碗大”,深数十丈的盐井。它采用一种被称作"圜刃"的锉头顿击井底,破碎岩石;同时,又使用一种装有牛皮活塞的汲筒捞取凿出的泥沙;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这包括:细密的凿井程序,钻头和钻具的改进,测井与纠斜,以及巧夺天工的修治井技术。

第三阶段是从1943年开始的机器钻井。

自贡井盐在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海盐时,为保障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过巨大贡献。井盐使得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

顿钻技术特别适合于低压产层的开采,因为钻进速度较慢,井下产层的微弱变化都能及时发现,且该工艺无泥浆循环,产层不易被堵塞和污染,能有效地利用井下各产层资源。顿钻工艺在盐井的钻井和修治井运用方面,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的特点,后来仍在生产中运用。

顿钻技艺内含十分丰富,包括钻井设计程序、钻前准备、钻井、修治、打捞、气卤鉴别和钻井中气卤资源显示前兆等内容,是四川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一技术沿袭了宋代汲制井盐的工艺流程,包括钻井、取卤、晒卤(滤卤)、煎盐等工序。井盐技艺的发明导致了绳式顿钻钻井技术的出现,使地底深处的天然卤水得到了开采。

顿钻技术在井盐生产上的广泛运用使自贡早在清朝就获得了“富甲全川”的美誉,1939年(民国28年)自贡“因盐设市”,到后来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2006年5月20日,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18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