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人物简介
本广告位招租A
2021-03-03 14:22:17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赖深如(1929—1983),重庆璧山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五十年代开始从事国画、版画创作。版画《傍晚》获青年美展奖,被英国大英愽物馆收藏。自七十年代开始,在花鸟画创作和教学过程中,潜心探索写意花鸟画创新道路。代表作有《五月枇杷添异彩》《玉树迎春》等。
01
生如夏花
赖深如是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赖深如自小家境不佳,但却敏于画事,借其兄赖廷真所开的裱画店,与抗战时聚集在璧山的艺术家,如张大千、黄君壁、徐悲鸿、潘天寿、吕凤子等书画名流建立了联系,并跟随学画,受益匪浅。此外,他还与川渝的几位中国画大家冯建吴、李文信、苏葆桢等共同进行艺术实验。70年代末,在虚假而空洞的审美观念逐步势弱时,他再度返回自然的丰富性与地域特质之中,寻求笔墨在自我个性和审美实践中的契合。
萧建初、何方华、李文信、赖深如、钟道泉、毕晋吉、白澄、丁六阳、杨竹菴、冯建吴合作 《春花报喜》 纸本水墨 81cm×151cm 1957年
赖深如患肝硬化长达十四年之久,1983年不幸被癌症夺去生命。在长期与疾病的艰苦抗争中,他依然顽强不懈地坚持创作、教学。尤其是他在70、80年代创作的花鸟画作品,可以说是摆脱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统样式,超越了传统文人的自然怡情,进入到一种具有现代人文观照的范畴。
在他从事美术教育、潜心研究花鸟画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不仅为当代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国画艺术家,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70、80年代的写意花鸟画的流变。
李文信、雷荣厚、赖深如、米立权 《昔日血泪》绘画 北京、上海、四川等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 1965年4月
02
花鸟画的人文观照
现代中国的花鸟画,是在承传并变革古代花鸟画的矛盾运动中发生的。从承传的一面讲,它不仅仅是对清末技法、样相的简单延续,而是继承了整个古代中国画、古代花鸟画的美学传统。
我们现在欣赏赖深如花鸟画作品时,明明看到仍然用的是传统花鸟画的内容与形式,却又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审美气息,或者说是有现代感。
赖深如《岁暮几雨寒,好鸟不知寒》 1978年
上个世纪70、80年代,是赖深如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时期。文革结束的时代,造就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而作为艺术家的赖深如也敏感地意识到,艺术中的守旧和依附功能应该用新的形式因素来加以改变。
赖深如以其独特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在没骨画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天然意趣的“撞水”。大面积的水和墨在画面上肆意地纵横交融,形成了墨色点染、水墨与色墨互破互融的破墨墨象。这种笔情墨趣表现的自觉性,与一种现代形式构成的视觉美的倾向相联系,增加了一种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殊意味。如香山翁(即董其昌)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有,所以为逸。”
赖深如 《秋实图》 纸本水墨 105cm×88cm 1980年
由此,赖深如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重自然、重观察、重写生,进入到一种具有现代综合体验的绘画尝试中,这里面包含了其在水墨意趣中的个人觉醒、自然景物内照于心的体验、传统的花鸟绘画语言的一种现代性阐释。
也由此,赖深如的写意花鸟画超越了传统文人的自然怡情,而进入到一种具有现代人文观照下的水墨花鸟阐释中。
03
作品欣赏
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赖深如的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花鸟画创作,并将其放置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来看,才能感知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力。
赖深如在此时期的花鸟画创作已经摆脱了一种样式化的绘画,通过艺术家敏锐的艺术触感,先知先觉地进行写意花鸟的自觉创新。
赖深如《林间新松》1981年
赖深如《芦塘倩影》1981年
赖深如 《秋霜》 1981年
赖深如 《玉树迎春》 1981年
赖深如 《晨雾》 1981年
赖深如 《泡桐花》 1982年
赖深如 《雨后》65cm×66cm 1983年
赖深如 《塘边晨雾》76cm×66cm 1983年
赖深如 《春意融融》1983年
本文文字资料参考:
[1]林木:《转折时代的先知先觉者——读赖深如先生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3期。
[2]梅忠智:《幽溪小憩待春晓——赖深如先生和他的花鸟画艺术》。
[3]《悟境——赖深如艺术》,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月4日。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审/李思家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