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人物简介
本广告位招租A
2020-01-16 16:40:58 文章来源:清河
张剑,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绘画并将之作为一生事业的人,他除了自己画还把少儿中国画教育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二十几年中他培养了上万学生。在这里,我们且不说他在教学上的贡献,仅就张剑绘画方面的成就来谈其人。
他在中国水墨画、线描画、速写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其作品透露出一股儒雅之气,内敛之力,笔墨清秀灵动、挥洒自如,或酣畅淋漓,或惜墨如金。著名书法家何应辉曾评价他的绘画:隽逸活脱。这四个字形象描述了张剑的作品,俊秀飘逸,活泼灵动。
张剑的作品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乡土味。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与乡土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乡与土都系着我们的魂,生于斯,长于斯。就是黑格尔也重视乡土情结,曾讲:“接近本源就是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只存在于对本源的接近中。”张剑到过很多地方写生,将半生的精力用来讴歌表达对四川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的热爱,蜀地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始终是他的精神家园,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艺术归宿。他说:“四川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有别样的文化风情,四川画家应该扎根自己的本土,所以我创作的大部分题材都是关于四川的人文景观。”画由心生,绘画的形式语言、笔墨修养,取决于画家本人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修养。不管是他的茶馆系列作品还是《大佛》,都传递着他本人的生活记忆和精神信仰。他与很多70后成都人一样,从小便跟着长辈出入茶馆,矮桌、竹椅、盖碗茶……这些都是他的童年记忆,自然他最为人熟知的首当茶馆系列作品。茶馆在四川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就已形成,在经历了“四旧”和十年动乱后,成都老茶馆几临绝迹,改革开放后才又重新恢复,所以大多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堂倌唱名,茶博士掺茶……这些书中描述的内容及有趣的茶道语言在现在的茶馆都已经看不到了。而张剑,却试图追溯和保存这份历史记忆,由此,我们便看到了茶馆系列作品的鲜活呈现。在他许多作品中,通过对普通人物传神的描绘,尽情展现了蜀人闲适恬淡、乐趣横生、悠然自得的性格特征,《坝坝茶》中围坐在寻常茶馆竹椅上闲适品茶的百态人物,《老茶客》戴眼镜的老先生手提鸟笼引逗小鸟的趣味画面,都将其中的情与趣传达给读者。他还说“我希望通过我的人物画,传达出一种思想,从而与观众交流,让观众产生共鸣。”他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他用自然、平实的绘画语言将对成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儿时记忆的怀旧尽诸于笔端,并以这种情愫勾起成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张剑善于用线。中国画讲求笔墨情趣,追求诗画意境,而线条的表现力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画面的骨格和支柱。线条,是绘画最初起源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最简练概括的表现语言,历尽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它即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现代中国画隐含着线的文化、线的精神,线是中国画的生命。这些丰富的线语言可以自如的表现生活,展现自我。它要求画家要有传统的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画家本人的美学修养及个人天赋。他在作品《晨音》中运用长长短短、曲曲直直的线条将几十把竹椅错落有致的排列,产生一种强烈新颖的韵律感和形式感。作品《二胡》除画面布局章法新颖独特,构图大胆、新奇外,作者更是提炼强化了线条的作用,仅仅三两根线条就将二胡的造型和质感勾勒出来,并将线与点、面巧妙结合,使画面构图精妙,线条简练概括,用墨明洁隽朗,画简意深,妙趣横生。画的主体只占宣纸的一角,其余地方大片留白,极度单纯,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任观者自由畅想,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阿炳辛酸、凄苦的深刻生命体验,也体现出张剑本人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在《大佛》中,他用心探索佛像的绘画角度、思考画面的构成,不同于其他画家,他反而用浑厚圆润的线条表现,这也许是心境不同的原因吧,王鲁湘曾经说他观察力敏锐、角度独特,画出了乐山大佛的另一种风味,带给读者别样的视觉体验。
张剑的“线”何以引人入胜?自从事绘画以来,不间断地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及西方素描、速写的学习,并融会贯通,练就了张剑坚实的速写功底及线描基础。他的这种极强的造型能力既得益于他先天的资质,更离不开其恩师戴卫先生的敦敦教诲和他自身的勤奋、刻苦。戴卫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张剑的钢笔写生简直画出了毛笔的韵味,无论运笔、构成、布局、题跋、设印等,都是白描的章法,却又远比那些死临硬背画谱者高明得多。张剑的钢笔速写,令人神往,他手下的钢笔已不是普通钢笔,而是一支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妙笔,是一支修悟到中国传统山水、花鸟技法的神笔,它或纵或横,或粗或细,方寸之幅令人赏心悦目。张剑的写生画,虽用的是自来水笔,但观念实为中国绘画观念。他也吸取了一些西洋画技法。正因如此,张剑现阶段的画才具有这样从大俗渐进到大雅的风采。”他长期带领麒跃阁弟子写生、游学,注重在自然中寻求灵感,去尼泊尔,进西藏,攀登剑门蜀道,穿越腾格里沙漠……。由于长年游历于不同地区民风民俗、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中,造就了张剑扎实的手上工夫,花鸟、人物、山水都有其别于他人之处。对他而言,大量的速写不仅是锻炼造型能力、搜集创作素材的手段,又是获取创作灵感的最好途径,更是表达生活、抒发性灵情操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他的《张剑线描画集》早在1996年(26岁)就在台湾出版了。2003年,又主编了《中国山水线描写生技法》。正如张剑所说“钢笔写生是为了造型积累、感受线条;毛笔写生是为了练习画面取舍,使自己的作品简约、精致。”是的,我们在看他令人惊叹的钢笔写生作品之余,细品他的毛笔写生作品,会发现后者更加地活脱、自然、灵动、简约。如果说他的钢笔速写是神笔,那么他的毛笔速写则是逸笔,是更高一级的升华,他充分掌握了毛笔的特性,参透了中国画的线条艺术。
细品他的画,还颇具一股浓厚的禅味。“诗贵有禅意,画贵有禅趣”,禅宗与禅画都强调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超验之悟;讲究某种机缘的触发,借助联想、类比等心理活动来获得顿悟;强调静虑去欲,排除一切外界干扰,认为只有止息杂念,才能更好地悟入。画与禅所以相通,在于它们都需要通过“悟”才能得其“妙”境。通过“悟”,进入物我为一、心手相忘之境,似乎毫不经意,偶然得之,天成之趣。在张剑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的天成之作,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作品《二胡》,就是在悟道参禅之中得以偶然生化,极为精妙。他本人乐观、豁达,受禅宗和老庄思想影响,他的绘画作品传递出一股浓厚的哲思,尤其是他的道释人物画,体现出一种“静泊”“平淡”“天真”的气质,《缘起性空》《琴声》《醉卧落花》等作品通过洗练的线条、简洁的画面,刻画或沉思、或冥想的淡然神态,来表现对悟道者智慧与坚持的歌颂。绘画尤其是禅画使他在现实生活的闹热之中开辟出一处自我修行悟道的空间,充盈自己的人生,自我修行、自我超越。张剑之所以喜画禅画,源于他对禅道思想的领悟和自身心性的表达。他常游历蜀中明刹古寺,结缘高僧大德,并与之谈道论艺。就是在不断地参禅过程中,洞察世间万物,悟道人生智慧,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质沉淀下去,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使他的绘画渗透着禅的灵秀,禅的神韵,禅的意境。
张剑深知画非小道,绘画以小见大,运笔挥毫、挥洒性情、意趣在笔墨氤氲间幻化,此中乐趣非积久之蒙养不可得也。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张剑的绘画既追溯传统、又活在当下。他尊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儒、释、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通过高士形象、道释人物的描绘传达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重;同时,他又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由此,绘画成了他的生活,临摹、写生、创作成了他的生命方式,作品成了他生命诗意栖居的雪泥鸿爪。
透过他一幅幅的写生作品,你不仅会惊讶他的勤奋及优越的造型能力,而且会被他对绘画、对一草一木、对生活的满腔热血所感染。正是这份真诚和热情促使他艺术上不断修行,问道求索,也正是绘画塑造了他禅意的生活、洒脱的人生。张剑,既关注生活、活在当下,又能超脱现实、悟道诗意人生。他具有文人的内敛、内秀的书卷气质,又不乏幽默诙谐之感,同时他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的苦心经营禅意入画之人,这种精神将会促使他的艺术之路更加宽广厚重。
蔺明
2015年7月于省诗书画院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