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岱《绘事发微》有言:“艺成而下,道成而上”。意思是说,“绘事”,技艺成就是下乘,道德成就为上乘。
董源《夏山图》
现代人对“绘事”多以像与不像,似与不似,为画理的追寻。而不去寻根问道,不去详解“绘事”。就是偶有以“写意”为谈资之人,也只是空谈,并非真正了解“写意”之真谛!中国画之所以会出现写意之说,并不是因为画家不计形态之真伪,而是其所画非为记录物象之形态,而是为了探索自然宇宙之奥秘。虽然,学习过程中,对技艺的要求非常严谨,对笔墨的呈现也多有规则。但是这些只是为了寻道而需。要知道,不识字,不可读书,不行万里路,不可知山川也非单一面貌。习笔墨,临先贤,只是为了打好根基,为了可以建设“己所欲为”的大厦。
李唐《万壑松风图》 局部
艺术之解,在《后汉书·伏湛传》中有解:“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注:“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故而,艺术为综合修为。并非纯技的练习,而是综合的修养的沉淀。直白地说,单纯地会写字,会算数,会射箭,只是“技”的练习和单纯的生活运用,练习好的无非就是,字写得漂亮,数算得准确,箭射的精准。可是去实景应用时,字写得漂亮,不见其有神韵而生,数算得准确;不见其可以,以数而就;箭射地精准,也只是射靶,如若移动,也就无法确定目标。但是其以艺术的概念和理论去呈现,字将会以道为引,而生气韵;数以用为准,而生现代科技;射箭也不是以固定目标为靶,而是研究弓的力量,目标的移动,环境的特殊性等。
郭熙《早春图》 局部
绘事之称,源于画,源于画图记事。但是其“名成”,确是源于文明发展中重新与文化的融合。就是文明起源后,图与文字分道而行,可是在道路 的前进中,又互相地遇到,再而合体。“文字”字里行间的道德,和画面产生的笔墨意蕴,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共鸣。虽然各尽其力,但是确实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解析自然,为了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唐岱会有“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之言!(文/冯海涛)
中华美网责编/彭彪 编审/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