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美术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详情

【中华美网•乡村美学】箬横镇桥下村:“乡村美学”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2021-08-11 14:04:06   文章来源:温岭蝶变

时值仲夏,万物丰茂。
走进箬横镇桥下村,
清秀典雅的沥青绿道、
古朴幽深的老街民房,
伴着随处可见的游园廊亭、
花卉绿植……
远远望去,
青山绿水间,开窗见景点,
让人无比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把危旧堤变身‘景观廊’,旮旯地建成‘百花园’,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有信心把村民们的家门口建成一处处花园,使家家户户成为宜居宜游的打卡点。





桥下村,因地处于横涧桥东,故名。清《嘉庆太平县志》载,“横涧桥,在高浦岙口。”这座承载着高浦百年文化的老桥,曾孕育出百年学府凤山书院、滋养着文儒世家涧桥陈氏。而其横跨的李石河,更以漕运必经之道,早于百年前将这里发展成一商贸重地,并在清嘉庆年间立街开市。至民国后,桥下村相继成为原桥下乡、桥下里、桥下镇公所驻地,至今仍有数十座古建筑老屋。周正介绍,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瑰宝,得益于一河一桥一街。“但随着年久失修,到前些年时,李石河桥下段两侧堤岸流石坍泥现象严重,成了危旧堤;桥街结合部的旮旯地也杂草丛生,成为脏臭地……特别是集市日到来,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不堪入目,群众怨声载道。”

为此,桥下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以“刮骨疗伤”之法,延续和强化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的好作风,不辜负群众的信任,着手解决一批长期困扰村民的难题。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以来,该班子以“学悟办开”为引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短短数月间,将约500米的李石河桥下段两侧堤岸进行提升改造,夯基石、设护栏、建节点、铺绿道;将十余个旮旯点位进行整改提升,建口袋花园、造休闲凉亭、树宣传廊窗、立科普园地。



村民陈福秀自小生活在桥下村,对村庄发展十分熟悉。他说,五颜六色的花海与碧绿草地交相辉映,清澈的河水与骨感的栏杆互为一体,和着因地而成的休闲廊亭、花格廊窗,显得一派和谐、美丽。“以前,我画画时从不考虑家门口的景象,现在则不同了。一个匠心独具的小‘游园’从眼前划过,村、景融为一体,景色灵动,营造出独一无二的乡村美学,让我眼前一亮,灵感颇多。”

近年来,桥下村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环境革命政策,依托桥下街与李石河桥下段的先天优势和“四美三区一环线”七彩农园美丽田园综合体项目,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共改造道路6000平方米,完成4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除外,目前正在实施的桥下河及支河美丽河道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系村级个性化重点建设项目。




桥下村结合属地实际,把原村部及周边闲置老房子给利用起来,聘请专业文化公司从美学角度进行全新设计、规划,以绕村水系为主脉,将小广场、停车场、戏台、农贸市场、绿道等连成一片,按照功能区划分,设置乡贤馆、文化讲堂等,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将文化理念融入。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世增谈及,在建设过程中,村里用文化美学对话未来,坚持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记忆。“我们不搞大拆搭建,追求因地制宜,以‘乡村美学’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态势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全民展现镇村风土人情、文化传承。”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7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