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艺术美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城市美学】这简直是城市美学“泥石流”!

2022-09-07 16:09:45   文章来源:《城市进化论》

近日,西安莲湖区四府街上,一些店铺原先的红色招牌一夜之间被换成黑底白字,引发广泛关注,更有网友直呼“瘆人”。




《新华每日电讯》对此评论: 

换招牌的歪风,说明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存在“一刀切”问题。招牌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安全管理,对店铺招牌破损、户外广告胡乱设置等进行规范约束,对店招的风格、颜色、字体应遵循划出底线、红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允许个性的施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店招与城市、街道的历史、文化、特色相协调。

实际上,近年来,这类城市美学“泥石流”已屡见不鲜。一些城市以“美化市容,规范管理”为由对街道招牌进行整齐划一的改造,却令街道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烟火气,“扼杀”了城市活力。

法国城市社会学理论重要奠基人列斐伏尔曾将街道比喻为“即兴的戏院”,强调“街道是流动发生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城市生活存在的根基”。海明威也曾将遍布浓郁风情街道的巴黎比作一场“流动的盛宴”。

招牌不仅起着介绍店铺、招揽顾客的作用,它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美学。

当人们想到一座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那些形形色色具有极强地方属性的店铺招牌,是人们理解体验一座城市的要素。

一直以来,招牌都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古代商铺的招牌、幌子、匾额、楹联等,充满了浓厚的文学、书法和绘画元素。

据考证,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文字广告,也出现了幌子、招牌等形式。酒肆茶馆等常常用“幌子”来招揽顾客,有的幌子上是一串文字,有的是一幅图,有的是一件雕塑或是一个实物,比如烧酒幌子、膏药幌子等,构思奇特,增添了街道的个性与活力。

到了宋代,街市盛行,夜市出现。《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丰富的夜生活场景,商铺林立,招牌“包罗万象”。宋代招牌广告的使用非常普遍。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等形式,广告上有文有图,文字写明店铺的名称、性质,图案则显示其行业性质。

招牌还是商业竞争的重要元素,承载着顾客对产品的定位和认知,也是商家传递品牌价值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但凡是经久不衰的老店都有一个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招牌。比如“全聚德”“六必居”“陶陶居”……每当有人提起这些熟悉的老店,其独具特色的招牌(名称、标志、颜色等细节)就会出现在脑海中。

然而,近年来许多独具文化特色、富有象征性的招牌从城市的街区中逐渐消失,被千篇一律的招牌所取代,不仅磨灭了店铺个性化的元素,还违背了品牌传播的规律。

走在国内许多城市,中国式的街巷之美已退回到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快速的城市建设和更新过程中,中国的街道正变得“千街一面”。

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试图探寻隐藏在建筑物视觉表象之下的文化元语言,去还原城市的文化“原风景”。

某种程度上,街道招牌就是一片区域,一座城市文化元素的集中凝练。它折射出城市的“烟火气”,是城市重要的美学标签,蕴藏着城市文化的“原风景”:

就像日本秋叶原鳞次栉比的店铺招牌,早已成为其特立独行的城市标识;就像是拉斯维加斯的霓虹招牌,成了波普艺术的灵感之源。

街道招牌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构建起符号化、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共空间,使公共场所具有人文意味。人们则通过招牌去解读一座城市,探索城市的“原风景”。

大多数欧洲城市的街头招牌秉承简洁、小巧、精美的原则。整体而言,招牌极少看到直径超过50厘米的字体,没有繁琐的花纹配饰,配色、字体、大小均张弛有度,极具设计感。而且,招牌普遍挂得很低,很少出现一排巨幅字牌横亘在楼宇和天空之间,保障了城市“天际线”的简洁整齐。

在伦敦,许多街道招牌充分考虑整体的建筑风格,小巧精致,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

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就成立了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领衔的“城市工作组”,制订了国家城市设计政策框架,有效指导了城市更新进程。其中的内城再美化运动让伦敦的公共景观(尤其是街道招牌)明显改善,街道与建筑本身的质感得到凸显。

欧洲的许多历史城区都采取招牌设计顺应建筑物整体风格的原则。比如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有一条著名的老街,那里的招牌就选用古典的欧式铁艺招牌,连麦当劳也得做出改变放弃其明亮的配色。

与欧洲不同,整体而言,日本大城市的招牌色彩浓郁,颇具设计感的作品层出不穷,让人无须看文字就知道店铺的经营范围和特色。东京街道上巨大的灯箱和广告横幅令人眼花缭乱,早已成为许多“赛博朋克”作品的取景地。

不过,在京都这样的历史古城,为了保护古城风貌,当地政府不仅对招牌的大小有限制,连招牌颜色的彩度、明度也有规定。

事实上,无论是沿用服从于建筑物还是突出店铺自身特色的设计原则,欧洲和日本的城市在考虑城市特色、定下主基调的基础之上,给与了商家充分的自主权,去表达一座城市的街道美学,最终形成了带有强烈地方烙印的城市文化“原风景”。

招牌所折射的远不是单纯的审美问题,它更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体现城市的包容度与城市更新理念。

作为城市治理和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店铺招牌的改造应该尊重个性,彰显个性,让商家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城市治理者则需要承担起制定规则和有效监督的责任,营造出良好的消费场景,方便居民生活,保障商铺健康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吴学夫教授认为:
“ 视觉外观事实上不是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城市系统设计还要处理好历史、文化、生产、消费、技术和环境等因素与美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居民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因此,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成为未来的趋势。

这要求专业人士对所在街区人文的、建筑的、社会的脉络进行梳理,挖掘出独特内涵,同时充分发挥商户审美,这样街道与街道招牌,街道与居民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早在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招牌是城市的一张闪耀名片。招牌的规范管理,并不意味着要以丧失个性为代价。否则,独特的商业文化,无从谈起;充满城市“原风景”的公共空间,无处可寻;具有高度弹性与活力的社会治理体系,也无从完善。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01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