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艺术美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详情

【中华美网•城市美学】建筑拂尘集:当代中国的建筑更新与再造

2021-09-27 11:23:09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

在中国,有一些建筑师,秉持着综合利用项目基地现存建筑的观念,对旧建筑加以改造,使它能够满足当下新需求,从而延续旧建筑的生命。这一类型的建筑中,有许多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业界知名的标杆项目。最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以下简称MoMA)在其主题展览“更新与复用:当代中国建筑”(Reuse, Renew,Recycle: Recent Architecture from China)中,将目光聚焦在旧建筑更新与再利用方面闻名遐迩的中国建筑。

在这个时代,中国涌现出来不少建筑师,他们仿佛以一柄神奇的拂尘拭去旧建筑上的积尘,不破坏旧有建筑,而是利用它作为新建筑生长的根基,这种建筑设计的理念或许也将成为一个被公众所接受的概念与方法。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

正如在这个展览中所见,建筑师们在旧有建筑的更新与再利用方面,大致以两个方向展开。第一个方向,建筑师的主要工作是利用项目基地现存建筑进行改扩建,将旧建筑的部分结构或立面作为新建筑的一部分保留下来,而往往一并被保留的还有建筑的风格。第二个方向,建筑师依据当地的历史和自然遗产或资源,以及当地传统的建筑技术、理念、特征作为建筑的灵感来源,在建筑结构、材料、风格、肌理等方面进行本地化的创意。从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本次展览中展示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建筑师如何在建筑实践中拂拭旧建筑,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获得著名建筑奖项阿迦汗建筑奖的建筑改造项目微胡同中,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利用现存建筑进行改建的优秀范式。来自标准营造的张轲在北京传统街区中一个极小的地块上,利用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杨梅竹斜街原有胡同院落的建筑与空间,建造出一个占地仅三十平方米的小型社会住宅。新的建筑很好地融入首都古老的市井环境中,与周围的旧有建筑和而不同,并且相对于胡同中的传统民居而言,在采光和通风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不止于此,张轲以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出发,如螺蛳壳中做道场一般,在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促狭的项目基地空间,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能够提供品质生活的居住空间。对于世居于胡同的老北京而言,胡同建筑的改造,能够让他们不必迁居就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基础生活设施以及具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近年,以类似改造思路进行建筑更新的项目中,位于桂林阳朔的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标杆。在直向建筑董功等建筑师的操刀下,漓江山坳中的一座已有近六十年历史的老糖厂和附属设施,在因为生态保护原因停止运作四十年后,又继续与人们共处于山水间,同时以另一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价值。这座被废弃的糖厂的新价值是作为酒店建筑群的核心为桂林引以为傲的旅游业提供新助力。在董功的建筑方案中,糖厂旧有建筑被置于建筑群的核心位置,而糖厂附属的工业桁架也被保留下来作为户外水体景观的补充。匠心不仅体现在旧建筑的继承和留存,建筑师在建筑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有很多巧思。为了使新的酒店建筑与老的糖厂房舍之间产生一种草蛇灰线式的连续性,建筑师在新建筑中采取砌块与当地石材垒砌的方式,使之与旧建筑的肌理相若。并且,这种建筑方式能够在视觉上产生通透感,在性能上提升通风和采光的水平。建筑师董功在这项建筑项目中的另一个理念是使新建筑对旧建筑保有谦卑的姿态,比如在建筑外立面风格上做到含蓄内敛,建筑结构上采取与糖厂厂房一致的屋顶形式与角度。这种理念也使得新旧建筑之间显现出传承与秩序。

龙美术馆西岸馆

在面对与之相仿的项目背景时,大舍建筑的柳亦春与陈屹峰,也为城市提交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上海黄浦江西岸,六十多年前的一座运煤码头,在大舍建筑的操刀下被改造为一间具有现代风格的美术馆。江边码头的煤料斗及卸载桥,成为建筑设计灵感的基点之一。整个场域是20世纪工业发展的重要遗存,建筑师则利用这种工业特质营造出一种以结构、材料和空间关系所形成的力量感。在结构上,以伞拱的方式,将整座美术馆建筑悬挑,并以结构中的独立墙体构建场馆中大尺度的“无”的空腔,作为展览的室内空间。而室内外的清水混凝土表面,陈述出直白的语言,这也呈现出朴素的张力。由伞拱结构围合出一个个回转相连的展陈空间,仿佛时间在美术馆中流淌,这也呼应了美术馆在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艺术展陈的不同主题。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在面对更具有历史感的项目环境时,中国的建筑师显然也有丰富的经验使新建筑在历史场域内相适相融。位于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被环抱于以明清民居、民国街巷和现代住宅围合的历史街区中。在多次考古发掘,尤其是2004年和2014年有针对性的明清御窑考古发掘中,项目基地中被清理出明代御窑的窑址和巨量的御窑古瓷片堆积。而这正是明清景德镇城市的中心地带,阡陌纵横的瓷业作坊、窑场和店铺以此为中心,向昌江延展。建筑师朱锫充分吸收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资源,利用明清御窑所使用的大尺度拱形结构建造博物馆建筑,利用了古人在窑炉搭建中的结构设计智慧,也与博物馆的表意所契合。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参照了古代瓷业街区自由生长而成的空间特征,以一种自然错落的方式铺陈开。在朱锫的建筑计划中,这座博物馆建筑以多种的方式在空间上对时间的形成呼应。

这场展览中,中国的建筑师们以各自的方式回应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在他们的建筑构想中,往昔的建筑似乎是当下建筑空间的一面历史之镜,建筑的更新与再造,正是这面历史之镜的拂尘,为其拂去尘埃。


文 Article / 黄巍锋 Wayne Hwang;

图 Pictures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886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