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2021-09-15 16:12:38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简介: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
楚剧形成初期,只是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故又俗称“灯戏”,后来又逐渐出现了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最早的楚剧戏班是光绪年间黄陂的艾九爹和张面糊筹组的两个戏班,当时一个戏班只有七八个人,唱腔很少,常演的剧目也不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原来在农村演出的戏班开始进入汉口附近的沙口、水口两镇,在茶园清唱,两年之后(1902年),戏班首先进入了汉口德租界的清正茶园,开创了楚剧进入城市演出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戏园开始在租界内出现。
20世纪20年代,楚剧逐渐接受京、汉剧及文明戏的影响,演员和音乐工作者开始有了分工,唱腔上创造了打腔和起腔等腔调,剧目也开始变唯出戏为本戏,并采用了一些京剧、汉剧的道具,1923年,在陶占鹏、孝炳炎、沈云陔等知名演员的努力下,楚剧由人卢帮腔改为胡琴伴奏,对打锣腔系剧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楚剧的流行地区迅速扩大,成为了湖北的代表性剧种之一。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原先名称混乱的楚剧以“楚剧进化社”的名义加入了湖北剧学总会,正式定名为楚剧,并应聘进入由共产党员李之龙领导的血花世界演出,获得了在租界外公开演出的合法地位,并在李之龙、陶古鹏、王若愚等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在提高演员素质、剧目质量及开展社会活动、团结艺人、艺术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新中国成立后,楚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一系列专业剧团先后成立,楚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楚剧取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很有包容性,吸收了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