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单 > 详情

【中华美网·清单】德阳潮扇传承——独守四川一绝

2021-11-09 11:40:51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潮扇技艺:清末由广东潮州传入四川德阳,虽起源于潮州,但几经改良后却在德阳这片土地上发展兴盛,成为四川一绝。在“德阳潮扇”的俗称中,除了“葫芦扇”、“猪腰扇”,它还有个别名——“挖耳扇”,这是因为,从侧面看弯曲的扇面,好似手掌向内微微合拢的形状,便于兜风,具有使用的合理性,像极了大家熟悉的挖耳勺。葫芦的形状,中国人特别喜欢,葫芦有“福禄”的谐音,而德阳潮扇的“葫芦”意味着把福禄拿在手里。同时,在使用“葫芦扇”时,成倒葫芦形状,有“福到”的寓意。

详情

“德阳潮扇”曾作为皇家贡品献礼慈禧太后,深得其欢心,也曾被当作生日寿礼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华盛顿国家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两把德阳潮扇。而在今天,广东潮州早已不见了潮扇的踪影,而德阳潮扇的传统工艺,龚德江则算作是具有代表性传承人。





[ 材料讲究 ] 制作更是个慢细活

在德阳石刻公园的“德阳潮扇陈列室”,记者见到了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龚德江。这间陈列室是他自己为宣传和展示“德阳潮扇”文化开设的,所有德阳潮扇最后的作画工序都是他和女儿龚书在这间十多平米的房间内完成的。他告诉记者,德阳潮扇曾誉满海内外,但要想俘获现代人的芳心似乎有点困难。“现在的工业技术这么发达,机器做出来的工艺品都是炫丽多姿,非常漂亮,而像德阳潮扇这种完全靠手工制作出来的传统艺术品已经很少有人懂得欣赏了!”龚德江的语气中多少透露出他对这项传统技艺所处的尴尬处境的无奈。




“这个是怎么画上去的?”交谈间隙时不时有游客被店内精美绝伦的潮扇吸引进店,龚德江都会耐心地一一解答,想把自己和德阳潮扇道不尽的故事都一一说来。

据龚德江介绍,德阳潮扇的制作只能在每年的4—6月进行。如有客人需要潮扇的话,只能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向他预订,他会根据需求来制作。一是因为制作潮扇对所用竹材的要求特别高,4—6月的竹子韧劲是最好的;二是制作完成后潮扇需要立马好好的保存起来,这个时节也刚好可赶上销扇季。每年不到4月,龚德江都会到宜宾采集新鲜的慈竹竹材,制作约100把潮扇。他告诉记者:“德阳潮扇制作的材料特别讲究精密细致,除了制作扇丝的竹材必须是从外地运来的无污染竹材外,做扇把用的竹子也是采自秦岭一带,潮扇背面用来作画的材料更是来自江浙一带的蚕丝。”

不仅选材讲究,潮扇的制作更是个细活,全部都得靠手工来完成。熟手完成一把潮扇至少得花三天时间,并且要经过车扇把子、扎扇框子、拖竹丝、画扇面、成扇装裱加吊须等10余道工序。以前潮扇的生产制作都是流水线作业,拖竹丝、绘画、装裱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每个人对于分工领域内的工艺活干得游刃有余,但对其他领域却很陌生,因此熟悉整套流程的艺人极少。龚德江说:“完成一把德阳潮扇,必须兼备篾匠、画匠的手艺,这个工艺本身是个慢活、细活,一般的人也做不了,现在更多的客户买扇都是用于收藏,或者作为文化礼品送人。”

[ 几经起落 ] 传统工艺幸得传承

据《德阳县志》记载,清光绪(1892年)年间,福建仙游县同知包善诚解甲归田德阳,带回了五把广东潮州扇,经德阳本地商人李宝成独具匠心的改变,德阳潮扇的制作技艺开始慢慢在当地流传起来。德阳潮扇在吸收广东团扇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德阳本土文化不断在工艺上进行改良,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德阳潮扇制作技艺。




德阳潮扇兴盛时曾作为进献皇家的贡品、馈赠外国友人的佳品以及出口创汇的主打商品,一时风光无限。“现在一提德阳潮扇,只有上点年纪的人才晓得,80后、90后的年轻人,估计大多数都没听到过,更别说制作了。”龚德江告诉记者,德阳潮扇技艺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了几次起落才艰难传到今天,而自己之所以能传承这门技艺完全是因为其父亲。在龚德江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30多家德阳潮扇庄公私合营,挂牌成立了“德阳潮扇社”,父亲龚守春任副社长,德阳潮扇鼎盛一时。

“70年代初的时候,虽然潮扇制作依旧很火,但因为制扇艺人的水平良莠不齐,数千把德阳潮扇出现了质量问题被商家退回,自此德阳潮扇的制作就开始慢慢萧条了,很多当时的制扇艺人也纷纷转行,我父亲因为从小学这个,熟知制扇的每个流程,他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就要我来把它传承下去。”2003年冬天,父亲龚守春去世,龚德江成为了德阳潮扇为数不多的传承人。

[ 十二工序 ] 全部由纯手工制作

在龚德江家楼顶花园里,传统味极浓的家族手工作坊正在生产。藤叶初展的葡萄架下,祖孙三代分工合作,自成流水线作业模式。龚德江负责锯竹、刮青、启竹片、划竹丝、弯扇框、编围线及后期的裱褙、画扇面等适合男性操作及关键性流程,老母亲主要做编线、排丝等技术活,媳妇则在一旁灵巧地剪着云耳、“福”字,女儿龚书一会儿协助奶奶编线,一会儿又在父亲裱好的扇子上作画。

龚德江的母亲已88岁高龄,却手脚灵活,眼神极好;耳朵略有点背,说话就大声。一边拿了竹锥熟练而严格地排丝,一边还要给儿媳妇、孙女作技术指导和把关。竹丝不匀、出现鼠尾的,篾青篾黄朝向反了的,哪怕编线手法略有瑕疵,都逃不过她的眼睛,立马纠正。遇上儿媳或孙女稍有不耐烦,就大声说:“我们以前跟师学艺,做不好要被师傅拿烟杆子打头,几次返工还不合要求,会被抢过去扔到房子上!”屋顶搭建的工作室,靠近窗前,龚德江逆光举扇,仔细地检排着因裱褙而略有移动的竹丝,窗外葡萄架上悬挂晾晒着刚裱褙或才画毕的德阳潮扇。

据龚德江介绍,德阳潮扇制作有大的工序十二道:车扇柄、启篾片、划竹丝、弯扇框、扎把子、编下线、绕中红、编上线、做围线、裱扇面、剪贴云耳“福”字、画扇面,小的工序近百道。诸家制扇工艺流程大致是:扇子框架采用绵竹西山大斑竹,刮去竹青劈成筷头粗方条,用甑蒸一个时辰(有的需三蒸三晒)以防蛀,再细刮上清桐油达到应有光洁度。扇架竹丝用越冬老慈竹,去竹青后浸泡盐水减脆,然后劈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经三蒸三晒防蛀处理后,扎好扇把再用成都上等白蚕丝线(现在用杭州丝线)编成一道中线,五道下线、五道上线,一道围线的竹丝扇架。经裱褙、装饰后作画或书法作品,一把德阳潮扇便算完成,一人全能,要独立完成一把扇子的制作,需要3天多时间。




2月底就要开始物色竹料。启片和划丝一般是熟练的师傅来进行,把一节竹筒划成约一指宽的竹条,再根据扇子的大中小3个型号,分成不同的长度。用刀将竹条轻启去掉三层黄篾,留下厚薄约一毫米的青皮篾,将青篾压在刀上,用手对准刀口一丝一刀,往刀上推,推完后,平压在刀面下用手往后拉出竹丝,每片分15到20丝,每一丝控制在1毫米的宽度和厚度,篾片的一端留约2厘米不用分丝,便于与扇柄固定。

扇柄用绵竹西山马鞭竹,经车、刨、刻、镂工艺制成。也有用名贵竹、木或羊胫骨和牛肋骨及象牙作成,但价格昂贵。

弯扇框和绕中线都是关键流程,扇框需要老竹子,弯的形状决定扇架的形,必须对称并达到要求的弧度。最后,用较粗的丝线来拉好固定。潮扇分大、中、小三个型号,大号宽约22厘米,竹丝数约168根;中号宽约19厘米,竹丝数约156根;小号宽约16厘米,竹丝数约为144根。绕中线需把竹丝按里外一致的顺序,一根一绕,均匀排绕在弯扇框时固定的中线上。编中线最考手艺,潮扇作坊艺人历来有“师傅编中线,徒弟编下线”的说法,绕中线控制着整个扇的结构,要求均匀平整,里外青黄相背。

德阳潮扇的装饰主要是贴云耳和“福”字,云耳贴在扇的腰部,“福”字贴在扇柄与扇身的结合处,德阳潮扇的绘制一般是裱褙装饰完成后再作书画,但由于扇面有竹丝,有一些起伏不平,增加了书画的难度,所以对书画家的要求甚高,要求一次绘制成功,不然整个扇子就毁了。也有订制扇子的人或制扇艺人请书画名家先绘制出扇面书画再裱褙的,这种方式就增加了裱褙时的难度,稍有不慎会出现串色,影响画面质量。

龚德江说:“最初的时候,德阳潮扇是制扇归制扇,画扇面归画扇面。”以前的潮扇庄和潮扇厂都有专门的画师来画扇面,德阳潮扇鼎盛时期,三十多家扇庄中仅有七、八家的老板能画,且达到一定水平,如龚守春(龚德江的父亲)、温永祥、蔡维达等都出手不凡。由于扇面画幅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潮扇规格档次,因此各扇庄老板都非常礼重画师。

[ 申遗成功 ] 产业发展更有希望

2007年,“德阳潮扇传统工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授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2008年龚德江又被省文化厅指定为德阳潮扇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龚德江说,和很多的非遗项目一样,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现在也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




“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了一位当年和父亲一起制作潮扇的艺人,老人家再三叮嘱我要好好把潮扇技艺传承下去。”龚德江说,有时我也感到有心无力。这活太苦太累,做不得半点假,还没什么经济效益,一般年轻人很少会来学。潮扇技艺能否被传承下去一直是龚德江最大的担忧。

龚德江称,如今随着德阳潮扇成功申遗,社会对潮扇文化及技艺的关注及认知更加深入,自己似乎又看到些许希望。同时,值得高兴的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女儿龚书,在自己的再三要求下,2010年开始学起了这门手艺,现在已能独立完成潮扇的制作了。龚德江说:“德阳潮扇代表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借着申遗成功,我很想把德阳潮扇这个产业做起来,但也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把这门技艺给传下去。”


中华美网编辑/彭彪  编审/王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612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