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人物简介
本广告位招租W
2020-04-21 13:56:1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历经时代的更迭,莫高窟至今还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其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财富,而在这辉煌与璀璨的背后,有着无数默默守护着莫高窟的的赶路人,其中,樊锦诗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国家最高荣誉。此时的她,81岁,回想过去的日子,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躺下来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
她生于北京,成长与上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莫高窟,人们亲切地叫她为“敦煌的女儿”。在她的每一个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1962年下半年,樊锦诗第一次来到敦煌进行考古实习。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怀揣理想来到莫高窟工作。让她心动的是延续千年的莫高窟,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然而,她却说,其实也想过离开——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她数度不适,她想过离开。1967年樊锦诗和彭金章结婚,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她想到爱人身边去。父亲含冤去世,巨大的悲痛和孕期不适,她想离开这里。但是,她已经深深爱上敦煌,想为敦煌干点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敦煌灿烂的文化,还有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的引领。1986年彭金章放弃武汉大学的工作,来到了樊锦诗的身边。在这之后,樊锦诗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敦煌文物保护的事业上。
樊锦诗在她的自序中曾经提到:“我一生的事业以及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敦煌,写樊锦诗这个人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而只是简单重复网上多次发布的那些报道,就写不出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樊锦诗。这本书把我个人和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我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了出来,甚至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从1963她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一直到今天,她都在为莫高窟做着贡献。在她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数字摄影拍摄、色彩矫正、数字图片拼图和储存等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技术,并且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敦煌石窟211个洞窟的数据采集,130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三维扫描和虚拟漫游节目制作,43身彩塑的数据采集。
因为热爱,所以樊锦诗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莫高窟,有时候,她觉得莫高窟已经成为了她的生命,每当心里苦闷、烦恼,她都会重新走进莫高窟,瞬间忘却许多烦恼。
樊锦诗把她的青春献给了敦煌,她的青春因莫高窟而精彩,而莫高窟也因她的坚守与付出必将更加闪耀。樊锦诗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坚守住初心,我们永远都在路上。她这一生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人立身行事的准则和敢于取舍的思想境界,这必将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在樊锦诗的心里,莫高窟永远读不完,这值得她一辈子为之奉献,而在我们看来,樊锦诗的这种坚守:一颗心、一件事、一辈子,就是热爱祖国文化事业的赤子初心,她担负起了保护莫高窟文物的使命,让扎根在敦煌大地的绿树长青,让我们懂得了坚守住初心就是不负青春。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