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非遗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年画里的“爱神”

2020-08-26 17:01:28   文章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七夕节,即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从古到今一直是追求浪漫、表达爱意的重要日子,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牛郎织女的故事哀婉又动人,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为此留下诗篇,“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


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充满浪漫爱情的日子里,一起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年画里的“爱神”。


牛郎织女



清代德义和画店年画《天河配》

牛郎织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与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称“四大民间传说”,歌颂着男女间真诚的爱情。千百年来,这个优美的传说一代代传承下来,以追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恩爱。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出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是对天穹中被银河隔开的商参二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艺术想象。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民国天津杨柳青年画《七月七相见》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同织女相会。


一年中唯有这个夜晚,世间所有的喜鹊都纷纷飞来,用翅膀为他们搭起一座桥,一座连通两颗心的爱桥。思念汇聚成河,幸喜终能相逢。


此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也就成了情人的爱神。



清代陕西神木年画《天河配图》(陕西省艺术馆藏)


民间年画中常见牛郎织女题材,但各地年画风格各异,有窗花、灯画、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它们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将牛郎与织女鹊桥团聚生动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些年画在住室中装饰供人欣赏,成为大人给孩子讲故事的谈资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媒介。


和合二仙



佛山木版年画《和合二仙》(作者:冯炳棠)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 “和为贵”“百年好合” 的愿望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和合二仙作为民间婚嫁的喜庆之神,各持莲花、宝盒,“荷”与“和”、“盒”与“合”谐音,取和谐合好之意,象征和谐到老、百年好合。


和合二仙原是唐代天台山的高僧寒山与拾得,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却爱上同一女子。寒山得知真相后竟离家为僧,一心想要成全拾得。而拾得也想要成人之美,便放弃这段大好姻缘去寻觅寒山。后来两人一起为僧,立庙“寒山寺”。



清代河北武强年画《和合二仙》(武强年画博物馆藏)


两人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后来这两位笑口常开、乐为大家排忧解难的高僧在民间演化为家庭和睦之神,清代时更成为爱情和婚姻美好之神,并将他们的形象画成瑞图,专门悬挂于举行婚礼的喜堂上,以示祝福。


喜神



河北、山东等地纸马《喜神》


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关于喜神有多种说法,也有多种功能,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充当爱神。


起初民间祭祀喜神都是抽象的,并没有具体的喜神形象,喜神利用率最高的是正月初一迎喜神和婚庆典礼。



云南纸马《喜神在轿》


喜神成为爱神,仅凭一个喜字,就与爱关联起来。人们认为喜神给渴望爱的男女和爱情中的男女带来爱的幸福,因此甜蜜恋人往往自觉拜喜神,新婚夫妻则必拜喜神。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旧俗中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云南纸马中的《红鸾天喜》《喜神在轿》等,就是办喜事时用的。


天地万物皆爱神


爱情忠贞、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子孙兴旺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托物言志的传统和托物言情的习俗,让爱无处不在,爱神也无处不在。从民间年画中可以看到表达爱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天地万物皆可充当爱神。



高密扑灰年画《瓜蝶连绵》(作者:王俊波)


用西瓜、蝴蝶、藤蔓表示“瓜瓞绵绵”,象征着子孙世代绵长,又指良缘之喜,用盛开的花朵和圆月表示“花好月圆”。


荷花和藕组合成“因荷得藕”,寓意姻缘之喜。而鸳鸯与荷花组合,又成了“夫妻和合 ”,表达夫妻相亲相爱之意。类似的还有“并蒂同心”“和合如意”,均表示情投意合、爱情热烈······(编辑:李思家)


参考资料:沈泓《爱神密码:民间年画中的千里姻缘》、殷伟 殷斐然《节令年画》、《中国古版年画珍本》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7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