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何哲生油画赏析---深沉悠远之咏叹

2022-11-30 14:25:42   文章来源: 名家艺术馆

1984年秋,身居四川蓉城的何哲生君,已过不惑之年,是位卓有成就的油画家了,却依然远离巴山蜀水,进京到中央美术学院研修。不言而喻,这是他潜心艺术进取不息的精神所趋。


在校园和画室里,见他身躯清瘦,再加上一副眼镜,望去便知是个谦祥沉静、善思惠中、用功好学的人。两年中,我们曾多次接触谈艺,颇能相通。现在,当我有机会综览他自60年代至今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时,更验证和加深了过去对他的印象。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对待任何一个艺术家也包括何哲生的作品,我们在品评中往往难以离开自己的精神感应和审美尺度,甚至不免渗入对他个人的好恶亲疏。但这并不等于失却客观求实的基点。苛刻求之,何君的某些作品,我身为同行,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甚至几乎是尖锐之见。然而当我在执笔撰文前暗自审度时,反而更加明确地感到把握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与评价尤为重要和实在。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我固执第以为,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传统。那里的人们,普遍有着坚韧顽强,吃苦耐劳、专注进取、聪颖敏悟的特点,这也是构成民族精神优长之处。


从古至今,那里出现许多俊才,早就证明无疑。哲生生自然得此惠泽。其个人性格、才华与艺术的形成,莫不是承接了地域丰足的秉赋。尽管有此地利优势,但我们绝不能忽略的是天时,亦即整个历史时代对一个艺术家的生活道路与艺术生命的影响。何君出生于抗战期间,正值国家与民族处于危亡动乱与灾难深重之际。新中国建立后,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何时没有风风雨雨给人带来坎坷的命运与沉寂之忧患?生逢这般多的时代,势必决定了哲生君的人生观念、艺术思想和创作心理。作为他的同代人,我理解至深至切,也是我在赏析何君作品时必须省顾之前提,犹如寻得一把开门的钥匙由此进而登堂入室。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何哲生的许多作品,凡表现人物,不论是肖像或是彝藏民族风情,都是来自他熟悉并直接汲取的川蜀生根土形象美慧,民风淳朴,色彩浓郁;凡描绘风景,不离西南自然造化或长江三峡之壮观,或高原的旷野、白云山峦纵横,或树木丛生,郁郁苍苍,境界幽邃;即使静物创作,也取自蜀中发掘的珍贵文物,青铜器、陶俑、石雕、画像砖…尤为典型者,便是滔滔大江岸边的乐山大佛。这正明示他对故乡的眷恋,对本土人文景观的钟情,对远古文化源流的溯望。借此风物,倾吐挚情,寄托内美之襟怀,使其作品蕴含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性灵与气质,同时折射出悠长历史的光华。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与否,最终是其艺术语言的择用。作为油画家,他在掌握源自欧洲绘画语言的过程中,曾经长年不懈锤炼。我们在一系列的人像,人体、风景等习作中,可以看到他于形体塑造、色彩变化、笔触肌理、画面结构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修养,很深的悟解,很坚实的功力。不仅如此,更可贵者是他能把这一外来的油画语言与本土的传统审美精神融会契合,化为自己纯熟的艺术语言。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但凡画面是深重色调的背景,则突出其人物内心情绪的明朗,充满向往憧憬未来的生机;而处于明亮色调背景中的人物,则都是凝重、沉思的情态,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无端愁绪。何哲生在作品中除了力图保持油画的塑造能力色彩韵律、丰富厚实等语言特色外,更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情怀及独特的形式构成在自己作品里的有机结合。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绘画中,在万千气象的自然造化前,哲生君找到了最喜爱最适合的主体——树。这是极为敏慧的选择。因为树木的千姿百态,正凝聚着自然界充满生命衰荣的各种形体变化,无论舒伸、扭曲、挺拔枯润、劲节,都隐喻着人、人格、人生的本质。所以,在他相当数量的人物画作中,对树的表现是极为倾心重视的,除了借物达情的内在要求外,更可借用中国书法独有的以线造型的美学法则,以丰富其表现意识,增强其表现力度,由此闪显出我们东方民族的风采与气质。



何哲生油画作品欣赏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步伐,内外信息交流益频,给艺术家带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表现领域,形成了各种流派、风格多元发展变化的格局,在市场经济滚滚涌现的大潮中,何哲生君能如此沉稳地把握自己艺术的方位与取向,默默耕耘在难分难舍的西蜀精神沃土之中,这完全是基于他对现代人生与艺术充满情智的考量,应视为一个艺术家的执著与成熟。信何君深沉悠远之咏叹将发出更隽永的妙韵(文章有删节)


中华美网编辑/彭彪 实习编辑/张潇  编审/王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64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