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李斛

职位:美术教育家

人物简介

李斛(1919年9月—1975年11月 ),号柏风,四川大竹人,美术教育家。是一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国画家。

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大家】李斛——现代中国画的开拓者

2022-08-19 15:04:24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李斛(1919年9月—1975年11月 ),号柏风,四川大竹人,美术教育家。是一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国画家。

李斛自幼家境贫寒,1926年靠舅父接济入粱山屏锦铺南岩小学读书,1932年转至成都继续上中学。

《自画像》纸本素描 1950年

李斛因自幼极好绘画,天份极高,曾暗自投考成都艺专和东方美专,成绩优秀。后被舅父发觉,为就业考虑,强令其改读师范。

《纤夫》纸本彩墨 1946年

1935年考入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学习美术,课外则常为贫苦工农、挑夫、小贩等画像。学至中途曾因家庭经济困难一度辍学,当小学教师两年。1940年,成都师范毕业后,本想报考已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由于长江涨水,江轮停航未能成行。于是以教学为业,先后在江津、梁平、万县等地中小学和万县师范学校教美术,并任万县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同时作画卖画,负担全家生活。

《毛主席画像》纸本素描

1942年,他如愿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等先生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尤以素描、肖像画最为突出。

《小运动员》1959年

李斛作为徐悲鸿的学生,继承了徐悲鸿的基本思想,一是以素描作为造型基础;二是重视师法造化,以创立中国现代的人物画样式。李斛的新贡献在于,他不仅主张吸收素描之长,还主张吸收油画的丰富色彩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拓展人物画的技巧。他不仅在四十年代像蒋兆和那样地直面人生,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揭示了人间的悲剧,而且在五、六十年代真正地深入到了新的生活之中,关怀民众之生活与情感的新变,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新时代精神的作品。

《母子对话》1960年

如果说,在融合西画的现实主义人物画这条道路上,徐悲鸿和蒋兆和在三、四十年代创造了第一个高峰,李斛主要在五、六十年代和其他一批人物画家共同创造了第二个高峰,并且是第二个高峰中的代表画家之一。

《披红斗篷的老人》纸本彩墨 1956年

李斛精于素描人像,并尝试作水墨写生,极为徐悲鸿所赞赏。徐悲鸿曾亲笔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如《披斗篷的老人》,让人感觉到画面很有一些西画的调子,而细看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颤色,基本上是水墨,但其颜色冷暖变化非常丰富。

《夜战》1956年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期间,青年李斛目睹了在外强侵略下旧中国人民的苦难,深知长期因循守旧只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落后和挨打的厄运,在大师们的指点下,立志用手中的画笔,冲破当时中国画坛一味抄袭古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现状。

《女民警》1960年

他认为,要使中国画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既要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技法,也要掌握国外绘画中有用的东西。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错误的,但是拒绝西洋绘画的科学因素那种保守的、闭关自守的态度也是不对的。要敢于吸收西洋绘画的科学因素,只有兼收博取、通晓古今中外的美术、并把各种有益的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融化在一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

《车间里》1950年

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他探索着把中国传统的水墨技巧与西洋的绘画艺术相融汇,在艺术实践中大胆尝试,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风貌的新中国画,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战火中的难民》1944年

1946年,重庆的长江、嘉陵江的运输十分繁忙,大小船只往来江上,络绎不绝,嘉陵江上的船夫七八个或十一二个,成群结队,顺水划桡,逆水拖纤,时时还伴着奋力亢进的“川江号子”从江面传来,李斛深有感触,想到贫苦的船夫们日日夜夜的辛劳,他决心创作《嘉陵江纤夫》《纤夫》《磨刀工人》等作品,并在重庆个人画展上展出,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那次画展以后,这种别具风格的中国画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重视。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一名尖兵,李斛开始崭露头角。

李斛的作品具有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即使是他的西洋绘画作品,这种精神依然清晰可见。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精彩的素描作品,刻画细微,造型生动,对人物神情的表达也是惟妙惟肖;而他的油画和水彩,在设色上也是极有自己独到的手段,具有通透明润的感染力。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斛的西画作品笔触和设色都相当轻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写意画。

《红女》1940年

1948年,李斛应徐悲鸿先生之召由四川来到北平,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建筑系的前身)任助教,深得梁思成先生的器重。北平于1949年1月正式解放,李斛带着兴奋的心情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并创作国画《侦察》等,参加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美术展览,得到好评并获奖。

李斛《侦察》1949年

1951年北平艺专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先生任校长,李斛遂转至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素描、创作课,兼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素描课。自1951年进入美术学院工作以后,李斛继承徐悲鸿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坚持新国画的创作。

《江汉关边》纸本彩墨 20世纪50年代

1963年,李斛参加中央文化工作队去安徽省巢县开展农村文化工作,随后又带美院学生到石景山钢铁厂和京郊农村体验生活。当时因工作劳累,生活艰苦,曾发生过肝昏迷。此后长期不得治疗,再经“文革”的折磨,身体受到很大亏损。到1974年,李斛被列入“黑画家”,横加打击,使他精神上受到进一步的压抑,肝病也随之恶化。这时李斛的处境十分困难,一方面是和病魔的纠缠,另一方面他深感自己革新中国画的愿望还未完全达到。

《广州起义》1959年

在徐悲鸿倡导的融合中西画法发展中国画的道路上,李斛是一位大胆而执着的实践者。他走的是一条洋为中用的道路,坚持用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西洋画法的写生,并对素描基本功十分重视。创作了大量了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具有全面的造型能力,在人物肖像画方面有独到的成就。

《关汉卿像》 纸本彩墨 1962年

李斛毕生为中国画的革新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的中国画转型,已然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而且这种转型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在继续着。如果说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先驱走的是一条洋为中用的道路,那么,李斛则是这条路上坚定的跋涉者。

《三峡夜航》1971年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辑/李睿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2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