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爱比死更冷:莎乐美

2014-10-21 10:40:35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你为什么不看我。只要你看我,你一定会爱上我……

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莎乐美的七重纱舞


  一重:故事出自《圣经》,不过女主角是她的母亲王后希罗底。因被先知约翰揭发其弑夫和通奸的罪行,她怂恿女儿在希律王面前跳舞。并以得到约翰的头颅作回报。莎乐美遵从母命,了却了希罗底的心愿。此时莎乐美不过是《圣经》中被母亲用来借刀杀人的陪衬人物。


▲ 中世纪的画家表现这一故事,表现的是基督徒圣约翰的圣洁


        

  二重:这个舞姿动人的少女激发了文学家绵亘千年的想象。19世纪被海涅写进诗歌(Atta Troll,1841),增加了莎乐美对约翰头颅热烈的亲吻。福楼拜的《希罗底亚》(Herodias,1877)以极富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莎乐美摄人心魄的舞蹈:她婆娑起舞,热情四溢,点燃了在场所有男性的情欲之焰。


▲ 贝纳迪诺·鲁尼(Bernardino-Luini)《莎乐美》


     文艺复兴之后,画家对这一故事的叙述,转到了莎乐美拿着约翰人头的场面。莎乐美的美色和血腥的人头,美与死的强烈对比,极富戏剧性,因而被无数画家反复摹写。


  三重: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将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的舞蹈放大到世人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叛逆、大胆、极富诱惑力,近乎邪魅的莎乐美,完全撇除了《圣经》中的宗教气息。莫罗的画在巴黎沙龙(1876)和巴黎世界博览会(1878)上展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 莫罗 《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乐美》 1876年 藏于美国洛杉矶Armand Hammer艺术博物馆


  于斯曼在《逆向》中对莫罗的莎乐美有大段的描绘:忧郁、性感、艳丽、珠光宝气,俨然是欲念与诱惑的“恶之花”。莫罗塑造的莎乐美是19世纪末致命女性的原型,指涉了诱惑和危险、生命和死亡的艺术主题。


  四重:王尔德将故事改变成法文诗剧《莎乐美》在巴黎出版(1893)和上演(1896),比亚兹莱为英文版《莎乐美》所作的插图在伦敦出版(1894)。作品反映了唯美主义“当前即永久”的时间观,也即一种“去日无多,及时行乐”的生活观。


▲ 王尔德和比亚兹莱


  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变成了一个爱而不得的疯狂女子——她的爱情遭到约翰的拒绝后,因爱生恨。以跳舞色诱希律王,使其答应给她约翰的头颅。故事以莎乐美亲吻约翰的头颅作为高潮而结束。诗人奥托•朱刘斯•比尔鲍姆云:“《莎乐美》强有力地证明了王尔德从罪恶中挖掘道德、从病态中寻找美丽的天才能力”。莎乐美这一现代形象从此奠定。


▲ 比亚兹莱 《莎乐美》封面(彩色)


 五重:根据王尔德的剧本,理查德•施特劳斯将其改编成歌剧《莎乐美》,1905年在德国德累斯顿首演并大获成功。时光荏苒,该剧久演不衰,成为歌剧史上极为迷人的经典杰作。更重要的是,该剧使一度受到贬抑的王尔德原作广受关注,作曲家以卓越的音乐才华塑造了一个性格丰富精微、形象多元立体的莎乐美。


▲《莎乐美》歌剧剧照

     施特劳斯反对将莎乐美形象扭曲低俗化,“莎乐美以纯洁的处女之身,身为东方公主……应该激起的是怜悯,而不是只有颤栗和厌恶”。他对莎乐美倾注了细腻的理解和同情,他认为这个16岁的少女纯洁不幸,继父垂涎,母亲冷漠,情窦初开却被所爱之人严辞拒绝,诸种不幸导致了她精神的扭曲和崩溃。


  六重:莎乐美这一反启蒙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变成了现代反传统的象征,得到了五四一代启蒙作家的厚爱,从郭沫若到田汉,从白薇到王统照,《莎乐美》的影响无所不在。同时,《莎乐美》也受到20世纪30年代海派颓废作家,如叶灵凤等人的青睐。


▲徐悲鸿 《莎乐美》

  

  七重:2002年,西班牙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将莎乐美搬进了弗拉明戈舞剧与电影。莎乐美成了亦正亦邪的,为爱情而疯狂的,神、人、魔三位一体的“女神”:她既贞洁真诚又放浪形骸,既危险又美丽。


▲卡洛斯•绍拉 舞剧《莎乐美》海报


  卡洛斯•绍拉说:“莎乐美让我更感兴趣的是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是她对约翰过分的爱情,是肉欲和精神之间的斗争。正是这种斗争导致这个故事最终毁了她所爱的人。”



莫罗:“一种被冰冻了的色彩的修辞”


  古斯塔夫•莫罗(1826-1898),有专著这样介绍他“作为一个近代画家,他训练出了野兽派,又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德沃尔等人的先驱;在文学领域里他对王尔德、普鲁斯特、于斯芒等作家也发生过影响。翻开近代美术史,我们在明暗交界处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画家:一个孤独的、遐想的、梦幻的画家。”


  莫罗画过多幅以莎乐美为题材的绘画。这类作品在技法上属于古典主义,思想上则为浪漫主义,给人的感受又是唯美主义,画的境界有神秘主义意趣。


▲莫罗《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乐美》


   这幅画在展出时就大受欢迎,宝石般的璀璨的用色创造出梦幻般的情绪。莎乐美繁琐的服饰和宫殿的装饰花纹都显出印度的情调。希律王被画成了菩萨或佛的样子,置于一种加工后的东方式幻境中。


▲莫罗《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


  这幅画中披着薄纱和珠光宝气的莎乐美,手指着施洗约翰被斩下的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与莎乐美冷艳的人体互为映衬,创造出一种奇异的气氛。


    莎乐美的面容被描绘得庄严而严峻。她眼神集中、双目像一个梦游者那样瞪视。画家把官能的美感和灵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的描绘极为细致,莎乐美身上的饰物和薄纱被画得极富质感,环境既真实又充满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莫罗《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棕色底)


  莫罗笔下,莎乐美则尽显神秘的拜占庭舞女之风。她的手势,借用了米开朗琪罗《创世纪》里上帝的手势。

  画家在即成的画面上再用浅色描画装饰性图案,显出一种牙雕般的质感和神秘气息。精雕细刻的纹身最后附着在雪白的侗体之上,远景则模糊幽深,明暗对比的张力表现了对德拉克洛瓦等的承袭。


▲ 莫罗 《莎乐美》 


 

  晚期的莫罗一洗早期的精雕细琢而变得狂放洒脱,他以强烈的色彩、飞动的笔触和用刮刀涂抹的厚彩来作画,显得异常的生动。他不破坏线的和谐,而依靠四处布满装饰这一独特的威力,来得到由文学、音乐和戏剧引发出来的感染力,充满梦幻般的神秘效果。


  他说过大多数画家确信,艺术的成功就在于是否能愚蠢地再现自然,但是只有那些表现自然界的艺术家才能流芳百世,他们的作品才能不朽长存。他声明:“我既不相信我摸到的东西,也不能相信我看到的东西,我只相信我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


    封面:德国画家斯杜克(Stuck,1863-1928)《莎乐美》


相关链接:

暗夜胸襟的一朵小白花

爱比死更冷:奥菲莉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95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