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贺岁】牛年春节说牛事,赏历代“大咖”们画牛!(上)

2021-02-08 16:11:35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农耕文明时代,牛是一家衣食所寄,是生活富足、经济稳健的象征。几千年来,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我们赞颂牛的劳苦功高,也喜好其奋发勇力、冲劲十足的势头。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人们似乎对牛倾注了更多的情感,文人雅士笔下的田园诗画,有不少是以牛为题材的。而画牛艺术流传已久,历史上擅长画牛的画家也数不胜数,他们笔下的牛表现出憨厚、忠诚、老实等不同的形象,且各有千秋。


盛产“画牛专家”的唐朝


唐朝是个“画牛专家”辈出的时代,最著名的画牛大师当属韩滉、戴嵩、梁令瓒等。唐朝画家笔下的牛有一种肥壮之美,这时期的牛常作为独立题材在画纸上占据C位,这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情调,也代表了田园风俗绘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历代画牛第一人为唐代宰相韩滉,其传世孤本《五牛图》将牛的站立、行走、俯首、昂头、回首等神态描绘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乾隆皇帝称之为“真诧春黎”。他的《五牛图》是现存最古的纸本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1.jpg

唐 韩滉《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中,这五头牛之间看似互不关联,却透过牛的形态、动作沟通内在联系。从心怀大志无畏风险到踌躇满志、从容不迫,再到遇到困难后的凝思,最后是对一生的回望,从左至右好似人的一生。作品寓意深刻,充满着积极生活的昂扬斗志。


2.jpg

唐 戴嵩《斗牛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牛图》斗牛图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规、生意昂然,不愧为传世画牛佳作。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他画牛和韩干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


3.jpg

唐 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之太上青牛》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梁令瓒的这幅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前画五星,后画二十八宿,此选图为《太上青牛》。其用笔细劲而圆转,粗细一致。设色以黄色为基调,另有朱、青、绿、黑各色配合。衣褶、人体和兽身均采用晕染法,略有立体感。


“田园牧牛”题材盛行的宋朝


与唐代不同,宋朝牛题材的画面更加丰富。受文人画兴起的影响,宋朝的勾画方式也从以线条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水墨为主的丝毛渲染,田园牧牛题材的绘画也因此一度鼎盛。


4.jpg

宋 夏圭《雪溪放牧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的《雪溪放牧图》不仅是对“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态的直接描绘,更带有一种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对太平盛世期盼的意味。从图中牛与放牧人的牵拉的姿态,也可感知其气韵逼真,同时也加深了画面的动感,使之极具动势。


5.jpg

宋 阎次平《秋野牧牛图》(日)泉屋博古馆藏


阎次平的这幅画图描绘了真实生动的乡间生活情景。图中画二牧童和三牛,二牧童坐于树下,一位似在给另一位捉虱子;一头大牛卧于树下,旁卧一小牛,另一牛向外奔去。前面树叶染以红色,后面树叶染以黄色,并以水墨写出,岸坡和远山则以淡墨轻抹。充满诗意,牛和牧童的刻画更体现出画家的细微观察力。


6.jpg

宋 李迪《风雨归牧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景。李迪对背景的处理实分的巧妙。坡上杂木,岸边芦苇,叶落枝摧,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从笔墨处理来看,古树勾中带皴,一丝不拘,颇得娟秀之气。密密的柳叶,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给人以大雨将作,细雾先到的清润之感。


7.jpg

宋 李唐《春景牧牛图》


李唐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以画牛著称,其画牛颇得戴嵩之法。他的画牛之作很多,如《牧牛图》《乳牛图》《春景牧牛图》等。


和宋朝画牛大家夏圭、阎次平、李迪一样,一幅幅农耕、牧归题材的作品,寄托的是李唐对于田园农耕的闲适的向往。他自成一体的风格和技法,更是影响了南宋以后画牛题材的发展。


延续风格的明清


明清时期的牛题材画,延续了文人水墨形式。而随着画面的更加丰富,牛在画面中逐渐沦为配景,专门画牛的画家更是寥寥无几。


8.jpg

明 张路《老子骑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是继吴伟之后最重要的浙派大师,他的人物划虽然用笔快速、粗率,但却能精准地捕捉物象的形体和神态,而在用色方面,他也擅长运用微妙的墨色变化,让作品的质感更为丰富。此画上有签款“平山”二字,还钤盖有“张路印”的印章。


9.jpg

清 杨晋《石谷骑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晋擅长画农村景物,尤其是他笔下的牛,颇有独到之处。用笔简洁明快,不求写实,但求线条精准,栩栩如生。《石谷骑牛图》王翠头戴斗笠,身垫蓑衣,骑于牛背之上,缓缓而行,像是雨过天晴之后,徜徉于乡野小径。墨色轻润,渲染有致,勾画简洁,却神韵俱足,充满诗情画意。


10.jpg

清 任伯年《牧童水牛图》


任伯年的《牧童水牛图》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而活泼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描写了牧童的劳动生活,是一幅美妙清新的牧牛图。图中的牧童与牛,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牧童的天真泼,牛的悠闲自得,都情态逼真,意趣动人。其笔墨妙趣横生,用意深长,达到了“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画艺。


古代名家们画牛,不仅描绘出了牛的动作和神态,更表现出了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牛是人类的朋友,数千年来,也留下了许多牛的传说和赞美牛的诗文。如宋朝陆游的“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明代高启的”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以及近代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不是对其赞美有佳。


2021年是辛丑牛年,小巴借此开启新纪元,期冀大家牛年大吉!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6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