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趣谈】画中的“蜀道难”,你真的有细品过吗?

2020-09-28 11:50:08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1.jpg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每每听到这首诗,脑海中很容易就浮现出狭窄的栈道和没有尽头的群山。


你或许已经看过很多描绘清奇俊秀的巴山蜀水的画作。但是不知你们是否发现,在一些作品中,画家对“蜀道”这一意象也情有独钟。关于古画中“蜀山栈道”的图式演变,小巴此前已经有过专业详尽的推文了:【巴蜀画派•史事】唐林:诗佛王维与“蜀山栈道图”


那么,小巴今天就给大家“趣说”画中的“蜀道难”。


01


蜀道·往事


2.jpg

古蜀道示意图


狭义上的古蜀道,指的是连接陕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道路。有句话叫“得巴蜀者、常王天下”。蜀道之险,在冷兵器时代被喻为天堑。


可以说,对于中国古代政权来说,要王天下,就一定要取汉中和巴蜀;而要夺取汉中和巴蜀,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崛起于黄河流域的军事政权来说,就一定要开凿从北向南、连通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四川盆地的:蜀道。


3.jpg

剑门蜀道


关于蜀道中的子午道,有这么一段历史往事。子午道正式作为官道是在西汉时期。在唐朝时,子午道达到了鼎盛,却是因为爱吃荔枝的杨玉环小姐姐。


为了尽量保持新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荔枝从涪陵运送到长安,玄宗为此专门开辟了一条荔枝道,北段走的就是子午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沿途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掉下万丈深渊,这一骑红尘真是九死一生,历史上最危险的外卖骑手。杜甫有诗说:“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可见荔枝背后的苦难。



02


蜀道·画作


说到描绘蜀道的画作,绕不开这张经典的《明皇幸蜀图》。画面中,唐明皇一行人从左峰一路向下,于画面中央稍作休整,继续向右峰攀援,连贯地表现了蜀道行旅之景。


4.jpg

唐 李思训 《明皇幸蜀图》


乍一看《明皇幸蜀图》,满眼都是山啊、树啊、云啊,再仔细一点看,会发现这些山、树、云之间,还有一些“豆人寸马”,也就是画得非常非常小的人和马。


5.jpg

画面两侧山间行进的人马


放大细看,你便能从这些“豆人寸马”的微表情和形态动作中发现蜀道之难。


咱们先看马和骆驼:


6.jpg


四仰八叉,仿佛浑身都写满了“走不动”“不想走”。


再看人的微妙神情……


7.jpg


和《明皇幸蜀图》一样,丰子恺笔下的蜀道,也是充满坎坷。不同的是,丰子恺并不着重描绘奇山峻岭,更多的是记录了一段自己的故事和回忆。


他的经典画作《蜀道》创作于抗战时期。画家转入西南避寇,因山路盘旋曲折,道途崎岖不平,故汽车常有抛锚。他在1940年屡以此亲身体验入画,有题曰「抛锚」或「黔道」,本幅曰「蜀道」,盖黔蜀皆西南邻地,道路险阻如一。


8.jpg

丰子恺 《蜀道》


画面中,一人正在车底修车,旁边的群众揣起小手正在等待


元代赵孟頫也绘有《蜀道难》。


9.jpg

元 赵孟頫 《蜀道难》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历史上当然还有不少画家,对“蜀道”进行过描绘。


“蜀山行旅图”尤为明清以后画家所喜爱。仇英、顾颐、吴石仙、马骀、马毓章、白宗魏、吴淑娟、黄宾虹、张大千……皆嗜作“蜀山行旅图”,其中有的大画家反复咀嚼,仅蜀山行旅这一题材即作有数十百幅之多。


10.jpg

白宗魏 《蜀山行旅图》


西南山水的大气恢弘、连绵精深,使他们的作品在精致又不失淋漓、丰富又不失浑然、多变又不失统一、重意味又不失整体的前提下,获得了新的艺术质素。以水墨渲染构成整体气势,造成满纸风雪、烟锁云断运动感的天籁图景,仿佛满纸生风,气息流贯。作品充满远大恢宏的视觉效果,而山水树木、村落溪流等则被意象化,强调的既是逼近真实再现,更是从写意出发的意象表现,造化的气质,自然而然流贯其中。


11.jpg

张大千 《蜀山行旅图》


这些状写蜀山行旅的作品,行笔用墨、乃至皴法技巧或有不同,而对万山深处蜀道的理解,则有相似相近的理致。


当然,现在的古蜀道早就不具备当年的交通价值,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千年历史更迭。2017年底,从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全面连接了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以往遥不可及的贯穿秦岭和巴山的蜀道之难,已变成高速坦途。


部分文字参考自伍立杨《蜀道古今谈》,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30。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0786s